日前,2011上海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暨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閉幕。這個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盛會,吸引了華銳、維斯塔斯、西門子、通用、歌美颯等全球頂級海上風電整機制造商,這從某種意義上也顯示出業界對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前景日益看好。據悉,目前國內海上風電的裝機容量只有14.25萬千瓦,占風電裝機總容量的比例不到1%。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與陸上風電相比,國內海上風電的開發利用具有許多比較優勢,如風能資源普遍較為充裕、靠近用電負荷中心等,在當前國內陸上風電資源開發相對比較充分的情況下,顯然相關風電企業大力挺進海上風電領域是一個明智之舉。在這種背景下,國內海上風電 裝機容量的增速相對較慢就顯得有些不合常理了。
仔細分析國內海上風電開發利用步伐相對緩慢的原因,可以發現主要有兩點:首先,在海上建設風電場,所需風電設備的技術含量要大大超過陸上風電,而目前國內鮮有企業能夠提供大型海上專用風機。這樣也間接推高了海上風電場的投資成本。在經營風險較大的情況下,一些企業對海上風電領域內的投資采取了觀望的態度。
其次,現階段海上風電的收益較低也是影響其發展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國內海上風電的標桿上網電價還未出臺,海上風電的上網電價還采取的是一事一議的特許權招標方式,而在海上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過程中,企業間的競相壓價大大壓縮了最后中標企業的獲利空間,這也導致了一些中標企業遲遲未能進行海上風電場建設。
李勝茂認為,國內海上風電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國家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只有這樣其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一方面,國土資源部門要將國內適合開展海上風電場建設的沿海灘涂和海域精確規劃出來,在此基礎上再制定出分階段開發利用計劃,這樣才能避免海上風電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各種層級的規劃不一致的問題。
另一方面,海上風電也要像陸上風電一樣,盡快出臺上網標桿電價,讓海上風電場開發商擁有一個合理的收益。近年來國內陸上風電的裝機容量保持了迅猛增長的勢頭,這中間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政府部門出臺了標桿上網電價,讓相關投資商有利可圖,激發它們進入風電行業的熱情。海上風電完全可以采取相似的舉措,用標桿上網電價的手段來統籌國內海上風電的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