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上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總結風電發展經驗,未來我國將不再一味發展大型風電基地,也鼓勵分散式開發。他還表示,海上風電既是國際能源開發的潮流,也是中國風電未來的開發重點。
據了解,一季度我國風電累計裝機達到3394萬千瓦,發電量188億千瓦時,逼近核電的205.8億千瓦時,同比大增60.4%,發展勢頭良好;而去年來集中出現的限電現象和近期的幾次脫網事故也暴露出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國家能源局此番表態被視為風電發展思路調整的信號。
倡導分散式開發
史立山指出,在風電發展方向上,過去提倡建立大基地融入大電網促進了風電規模化發展,但當前更希望在此基礎上,支持資源不太豐富的地區,例如云南、安徽、湖北、湖南、山東、山西、重慶、貴州、西藏和四川等地,發展低風速風電場,倡導分散式開發。“兩者并不矛盾,而是兩條腿走路。”
華能新能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何焱認為,分散式的發展思路可以有效緩解目前風電因“棄風限電”問題帶來的發展瓶頸,保證“十二五”期間風電發展規模。
我國風資源大多位于“三北”,與負荷中心呈逆向分布,隨著風電裝機規模五年翻番增長,消納問題日益突出。據國電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介紹,今年1至4月龍源限電的電量占總額的16%,而內蒙古的區域限電比例達到40%。神華國華能源董事長解建寧則表示,去年該公司風電發電30億度,限電3億度,限電比例達10%,而今年一季度限電量更是占到了15億度發電量的16%至17%。
謝長軍向記者介紹,分散式開發是指不通過變電站,直接將風電升壓后接入農網和低壓電壓。相比大規模集中開發,分散式開發可以降低成本,分散電網的事故風險并緩解消納瓶頸,適合電網結構好、土地面積有限的地區。
據悉,目前,分散式開發已經在歐洲形成一定規模,但是我國僅在內蒙古有兩臺示范機組,潛力巨大。
解建寧表示,目前國華能源正在積極落實能源局有關“分散式開發”的會議精神,希望政府、發電企業、設備制造商和電網共同努力,加強分散式風電的建設。謝長軍則表示,順應“分散式開發”的思路,龍源電力已經在內蒙古、東北三省等風資源豐富的地區放緩了開發速度,轉向了安徽、江蘇、云南、山西這些電網結構好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