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湘電股份(600416)和中材科技這樣的風電設備廠商近期業績指標中的突出一點,就是存貨大量攀升。以華銳風電為例,其今年一季度存貨為105.62億元,2010年全年的存貨更是達112.14億,較上年增長43.5%,比2008年增加兩倍多。盡管華銳風電在報告中指出公司存貨量的增加是風電場通常在每年下半年開工,公司為確保屆時產品需求量的上升,必須保證一定的存貨量。但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存貨的積壓意味著過剩產能的存在,前兩年風電場裝機大干快上時“排隊等設備”的局面已成過去,而且隨著國家近年來對風電設備產能過剩的整頓,以及未來五年風電裝機容量增長步伐的放緩,設備市場的有限容量很可能難以適應產能快速釋放的節奏。一些公司單純擴充生產規模而產生的龐大存貨數字,能否被市場及時消化,存在極大的變數。
近年來,風電設備商開始加大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整合力度。金風科技今年以來就動作頻繁,先是增資1.65億元給其目前100%控股的協鑫風電(江蘇)有限公司,以確保今年內公司風電葉片自給率達到50%。4月19日,金風又參股中國北車(601299)集團孫公司西安捷力電子公司,以獲得1.5MW風力發電機定子500臺的年生產能力。此外,金風科技近年來還接連參股了江西金力永磁以及西安國水等產業鏈相關零部件企業,通過風電設備全產業鏈整合,以期控制成本和產品質量。
華銳風電利用自身設備制造龍頭的優勢,不斷加大對諸如大連起重成套設備、昆山華風風電葉片和瓦房店軸承集團等公司的關聯交易力度,其從大重成套采購的風電零部件數量占全部采購量的比例在2009年就達到近50%。
事實上,金風科技產業鏈擴張并未局限于上游產業,在下游風電場投資方面也屢有斬獲。金風科技旗下北京天潤能源投資公司主營業務就是在各資源區進行風電項目開發。截至2009年底,天潤的風電裝機容量已突破30萬千瓦,成為風電開發領域最大的民營企業。這種“以資源換訂單”的模式,除金風外,湘電股份、華儀電氣(600290)等設備制造商也在嘗試。分析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該種模式在延伸產業鏈條,拉動風電設備銷售量的同時,也讓很多企業通過溢價轉讓手中風電場項目而動輒坐收數十億元收益。
然而,企業在追求規模效應和產業鏈擴張的同時,也帶來了自身財務的緊張。華銳風電今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9億元,比年初減少3億多。金風科技今年前三個月現金流更是創下-39.2億元,比年初驟減超過40億。兩公司2010年的應收賬款分別為89.7億元和7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8%和160%。兩公司均稱,現金流凈額驟減的原因在于采購相關部件的預付款增加。
分析人士指出,現金流凈額的減少對應的是存貨的大幅攀升,而應收賬款的增加則加劇了資金流的緊張程度,這些都源自于生產規模擴張,產能卻得不到有效釋放。加之產業鏈整合的巨額投資,客觀上又會讓公司本已緊張的資金鏈“雪上加霜”。
拐點隱現 或迎來理性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