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出口超千萬噸
據中國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累計出口鋼材1051萬噸,同比增長20.7%;累計進口鋼材418萬噸,同比增長1.7%。累計進口鋼坯19萬噸,同比增長19.7%;進出口相抵,折合凈出口粗鋼654萬噸,同比增加181萬噸,增幅38.3%。
從區域分布來看,一季度河北省累計出口鋼材122.2萬噸,出口額達到9.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6%和43.5%,全省鋼材出口量僅次于江蘇的175.6萬噸和遼寧的133.1萬噸,排在全國第三位。其中,進入3月份,河北鋼材出口呈現激增的態勢,當月出口量高達60.4萬噸,月度出口量同比增加50.8%,環比增加99.2%。
鋼材庫存居歷史高位
3月下旬以來,我國鋼材庫存結束了連續七周的上升走勢,轉而進入下滑通道。
根據中鋼協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3月末,全國26個主要鋼材市場5種鋼材社會庫存量達到1789萬噸,環比下降65萬噸,降幅為3.5%,同比增加60萬噸,增幅為3.45%。其中,長材庫存降幅較為明顯,鋼筋、線材庫存環比分別下降4.1%和4.8%;板材中的熱卷和中厚板庫存分別下降3.3%和3.7%,冷軋薄板小幅上升1.15%。
以建筑業需求量占到50%的螺紋鋼為例,截至4月1日,全國主要城市螺紋鋼庫存為730.6萬噸,比3月18日的庫存量減少12.3萬噸,降幅為1.66%,已經連續3周下滑。
業內專家指出,近期鋼材庫存的持續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消費強勁恢復和階段性的供不應求格局。但是,與歷史同期相比,目前我國的鋼材社會庫存依然處于高位。
運行特征:“石頭”依舊瘋狂 部分鋼企盈利“慘淡”
鐵礦石“高燒不退”
今年以來,由于煤炭價格依然處于高位,國際鐵礦石價格持續“高燒不退”,目前品位為63.5%的印度粉礦到岸價格已經接近190美元/噸。
記者了解到,盡管鐵礦石進口價格一度由于日本地震有所下滑,但從3月下旬又開始止跌回升。受此影響,繼2月份鐵礦石進口均價突破158美元/噸之后,今年3月我國鐵礦石進口均價再次刷新歷史記錄。國家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均價達到160.7美元/噸,環比上漲1.4%;而去年同期僅為101.5美元/噸,同比漲幅超過58%。
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3、4月份的鐵礦石單價上漲了25美元左右,推動噸鋼成本增加一兩百元。
我的鋼鐵網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鐵礦石進口報價依然“堅挺”,品位為63.5%的印度粉礦的市場主流報價達到188~190美元/噸,而該產品4月8日的市場報價為185~187美元/噸。
同時,與價格居高不下相伴而生的,還有持續高企的鐵礦石港口庫存量。據統計,今年初國內19個港口周庫存量歷史性超過8000萬噸。一個月之后,我國鐵礦石港口周庫存量已經達到8846萬噸,月度增幅超過800萬噸。
不過,由于日本地震導致本國鋼產量減少、災后重建需求增加以及國內市場進入工程建設高峰期,我國鐵礦石港口庫存逐漸被鋼廠所消耗。截至3月底,經過一段持續下降的過程,我國鐵礦石港口庫存量已經從之前的接近9000萬噸減少到8500萬噸左右。
鋼材價格震蕩運行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鋼材價格呈現震蕩運行的軌跡,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由年初的128.29點漲至2月中旬的136.31點,隨后開始下降,至3月底已經跌至131點左右。
3月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31.23點,比上月末下降4.42點,降幅為3.26%;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3.27點,增幅為11.25%。
從國際市場來看,鋼材價格漲幅逐漸趨緩。3月末,CRU國際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222.8點,環比上升2.3點,漲幅為1%,較上月回落9.4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比,國際鋼材綜合價格指數上升48.2點,漲幅為27.6%。
分區域來看,3月末,CRU亞洲鋼材價格指數為234.1點,與上月持平。3月份,受地震、海嘯及核泄漏災害的嚴重沖擊,日本經濟遭受重創,制造業PMI降至46.4%,環比下降6.5個百分點,是2009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產出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大幅下降,分別降至37.7%和39.6%,環比分別大幅下降16.2和14.7個百分點。
除日本之外,亞洲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制造業繼續呈現擴張的態勢。例如,中國PMI為53.4%,環比上升1.2個百分點;印度PMI為57.9%,與上月持平;中國臺灣地區PMI為55.6%,環比略降0.2個百分點;韓國PMI為52.8%,環比下降0.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