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風電建設肯定要減速,甚至"十二五"期間會有負增長。”3月28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對記者坦言。
施鵬飛解釋,電網“十二五”期間1億千瓦的并網目標,扣除風機已安裝容量,依照國家相關部門的配額制計劃,2011-2015年平均每年的風電建設規模在1500萬千瓦左右,遠低于2010年1893萬新增裝機容量。
2011年1月,國家發改委指示要加強風電與電網連接,提高運行管理水平。國家電網于2月16日表示,將提高電網優化配置能力,“十二五”風電的接入目標為1億千瓦,并網率將在2010年73%的基礎上有更高提升。
“風電投資正在改變以往的投資模式,電網做加法,風電裝機做減法,以此改變過去1/3風場閑置導致的資源浪費格局。”浙江運達風電華北區域總監金立萍評價,風電并網率的抬升,相當于新建數座百瓦千瓦級的火電站,如此可以部分彌補核電遭遇停批的兩年電力供應缺口。
日本核泄露事故發生后,中國和德國都宣布停止審批新的核電機組項目,而這也使得在《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中占據50%以上裝機容量的風電投資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新增風電裝機減速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提供的數據,2010年中國(不包括臺灣地區)新增安裝風電機組12904臺,裝機容量1892.8萬千瓦,年同比增長37.1%;累計安裝風電機組34485臺,裝機容量4473.3萬千瓦,提前10年完成了此前規劃的2020年3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
“2010年新增的1893萬千瓦風電裝機,并網風機僅有約1400萬千瓦,20%以上的未并網率表明電網瓶頸問題比預期嚴重。”在施鵬飛看來,并網率雖然較2009年有所提升,但20%以上的未并網率造成投資人巨額的資金浪費,“"十二五"風電裝機容量的減速是個好事。”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報告,截至2010年底,中國風機裝機總容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則顯示,2009年全國新增風機累計并網容量則達到1613萬千瓦,僅76%實現并網。
此中,2010年73%的并網率,較之2009年的76%又有3個百分點的降低。
一位江蘇風電企業高管對記者預測,以近些年風電成本的平均值按照每千瓦機組8000元造價計算,2010年全國閑置風機的總造價達到320億元。“縱使以現在每千瓦機組4500元計算,也要18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內蒙古、甘肅為代表的西部省份,雖貴為中國的風電某地,但由于不處于經濟中心區,其風電的并網率更低。
以甘肅酒泉基地為例,截至2010年10月31日,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完成裝機總量536萬千瓦,其中115萬千瓦裝機并網發電,并網率僅為21.5%。
到2015年,酒泉風電基地裝機容量將達到1271萬千瓦,而2020年將增加到2000萬千瓦以上。即使考慮甘肅全省用電負荷以年均10%的增長率增長,從用電平衡的角度考慮,甘肅電網甚至西北電網都難以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