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爆炸(鳥瞰)
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3號機組發生爆炸事故之后,其2號機組又于15日早晨傳出爆炸聲。
3月11日日本東北部近海地區發生了可怕的8.8級地震,同時引發了巨大的海嘯,給日本人民造成了災難性的損失。地震造成了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目前事故仍在積極處理之中。3月12日10:46據媒體報道,我國環境保護部張力軍副部長等就日本核電泄漏答記者問。肯定了我國的已建設的核電運行的安全性,這是十分令人欣慰的。報道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關注著日本的核電設施受地震影響的情況,也關注著它的事態發展,我們會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訓,在我國核電的發展戰略上和發展規劃上進行適當地吸收。但是我國發展核電的決心和發展核電的安排是不會改變的。”
我作為一個太陽能光伏事業的推動者,對上述報道的最后一句話提出我的質疑。無容置疑,核裂變技術的和平利用的商業化運行成功以來,它為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應用,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可再生能源比核電有著無可爭議的優越性。它的大規模應用絕不存在核電在安全性方面的巨大的潛在威脅以及對核廢料后續處理所帶來的巨大投入和隱患。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爆炸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人類是大自然的產物,人們只有順應自然的發展,盡可能多的利用自然賜予我們的各種資源。核能只是其中之一,但卻是最具有危險性的一種能源,不可預測的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泄漏事件就為我們再次敲響了警鐘。
與之相比,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的利用卻可以說絕對是安全的,目前已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晶硅電池組件發電,即使由于各種不可抵御的自然災害,至多造成設備的損壞,不會對環境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任何傷害。
其二,光伏發電的成本不斷下降之中。德國在本世紀初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推動了全世界的光伏發電的規模化應用。投資每千瓦的核電,大約要1500-1750美元(能源政策與研究2010.5p55),按照這個價格計算,福島的9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的投資也要135億美元,其建設周期大約要3-6年。而光伏電站的目前的投資約為每千瓦3000美元,是核電站的一倍,但是,不要忘記,光伏電站的設計施工周期不到一年(我國徐州20MW光伏電站的建設就是證明),遠遠低于核電站的建設周期。
其三,光伏電站幾乎是一個到處都可以建設的電站,從這次日本大地震的電視畫面,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沒有損壞和倒塌的屋頂,如果在這些屋頂上裝有光伏電站,只要有陽光,它照樣能夠為我們提供我們所需要的電力。在大電網發生事故時,微網將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其四,我國已具備強大的晶硅電池組件生產能力,已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2010年江蘇的晶硅電池產量超過4200MW(420萬千瓦),組件超過5400兆瓦。完全能夠滿足我國發展光伏電站的需要。光伏電站的規模化建設,還將大大緩解對我國造成的越來越大的環境壓力。
我的結論是:日本3.11大地震帶給我們的警示是,應當充分考慮我國的能源安全,應當改變我國的發展核電的安排,將安排在核電上的資金轉向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特別是光伏發電、風電等的發展,這才是一件千古無憂,造福千秋的豐功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