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取決于電力產業政策的調整。電力裝備制造企業在關注金融危機帶來影響的同時,還要關注國家產業政策的走向,關注電力產業政策的調整。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政策的導向,關注這一變化,就是關注企業自身的生存發展環境。
近年來,我國電源建設呈高速增長,2002年裝機容量為35667萬千瓦,2007年裝機容量達到71822萬千瓦,5年間裝機容量翻了一番。2003年至2007年,電力裝機增速分別為9.77%、13.02%、16.91%、20.60%和15.15%。2008年裝機容量達到79253萬千瓦,增速為10.34%。電力裝機的增長速度已經連續多年高于GDP增速。可以說,電力的增長已經略高于市場需求的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局部性、階段性的電力緊缺無疑被夸大了,許多地區都說電力緊張,要上電力項目,目前,很多電廠建設項目有待核準。但突出的問題是,火電的比重越來越高,電力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日益突出。
新能源顯商機
不難看出,未來電力政策肯定是要進行調整,而實施調整給企業的影響不可小覷。
電力產業結構究竟怎樣調整?
根據有關規劃,火電比重將是調整的重點。2002年至2007年,火電裝機容量占總容量的比重分別為:74.5%、74%、74.5%、75.7%、77.6%和77.4%。依據我國資源利用原則,調整火電比重將首當其沖。
新能源開發將是一花獨秀。國家發改委2007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稱,預計實現2020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任務,將需總投資約2萬億元。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的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左右,到2020年達到15%左右。
與此同時,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帶來諸多新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