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大省內蒙古,內蒙電力公司的當家人張福生手中的那本“風電賬”是越算越厚,同時,也叫他越來越頭痛。2009年底,在內蒙電力公司管理的蒙西電網,風電裝機已突破430萬千瓦,這意味著內蒙的風電賽跑在國內省級電網中得了第一。而且,內蒙古不斷準備著創造新的記錄。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內蒙古的電網建設卻大為滯后。
風電建設越快限電越多
內蒙古的風電建設正在上演加速度。記者近日在內蒙古采訪時了解到,目前蒙西電網已核準并正在建設的風電容量達350萬千瓦,預計2011年底蒙西電網風電總規模將達到1200萬千瓦。“十二五”末,內蒙古風電裝機將達到3000萬千瓦。千瓦不等于千瓦時,裝機容量不等于實際發電量。只有當電網有效地把電力從風機傳遞到終端用戶時,風能才有價值。可現實是,作為供電大區的內蒙古自己并不是用電大戶,尤其是冬季,內蒙古的電力需求基本屬于生活用電,火電電能就足夠使用。冬季午夜之后,內蒙古電網通常最低負荷約1230萬千瓦,其中火電供熱機組供電1200萬千瓦,留給風電的余量負荷所剩無幾。
據內蒙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調通中心主任王小海介紹,在冬季供暖期間,由于供暖用的汽輪機在抽氣供熱期間一定要同時發電,因此要保障供暖,就必須保證一定比例的火電,因此只有采取調峰,犧牲風電。而調峰對于電場來說,就意味著限電。
對于限電,北方聯合電力輝騰錫勒風電場場長李智深有感受:“2008年還只是在供熱期有限電現象,而到了2009年,限電的范圍大大擴大了。”李智和30多名同事管理著在80平方公里草原上豎起的130多臺風機。
在與北方聯合電力僅有一路之隔的華電輝騰錫勒風電場也面臨著相同的情況。據該電場安全生產處的梁振飛介紹,調峰限電的情況多集中于用電量降低的夜晚,以及從10月到來年4月供熱集中的冬天。
對于風電上網問題,身在北京的風電場投資商卻并不擔心,“只要電網公司多壓點火電就能給風電騰出空間。”一位在內蒙古投資風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該企業準備在內蒙古投資更多的風場。很多投資者并不了解的是,內蒙古電網新開發的風電項目只能在區內有限的電力市場中擠壓火電機組的市場份額,造成火電機組2009年利用小時數下降到4000小時以下,大批火電設備閑置,火電企業經營困難,嚴重虧損。據總體測算,今年4月份蒙西電網風電上網電量平均達到11%,遠遠高于國內風電的輸送量占比為1.5%的平均值。
“現在建設風電場的積極性都很高。”目前張福生能做的,只有勸說現有的核準待建電場盡量晚開工,同時祈禱外送的電力通道盡快成為現實。
更大容量的電力外送還只是“畫餅充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