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設備制造業的興起,對我市風電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相關資料表明,2004年,我國僅有6家風力渦輪機制造商,而到了2009年,這一數字已提高到70家以上,甚至已經超過了國外所有廠家之和。
2007年、2008年相關企業紛紛進入風能領域,對此,2009年9月,國務院就提出風電設備產能過剩的問題。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也發出風電設備產能較嚴重過剩的警告。面對風力發電熱,業內人士認為,這個行業內的殘酷洗牌不久即將發生。
雖然競爭激烈,但市場中仍有許多機會。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說:“從風電裝機來看,我認為不是過了,而是要更快發展。理論上,全國風力資源26億千瓦,目前風電裝機容量僅2200萬千瓦,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大家都看好風電市場,很多企業爭相進入風電設備領域,但真正批量化生產的只是少數。我認為,這個領域很有發展前途,但還是要注重技術和規模化生產。”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說,國家提出的發展目標是非化石能源2020年要達到能源消費量的15%,而目前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目前增長率約為每年0.5個百分點。中國的光伏發電和風電裝備產能是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他強調,外界對風電設備制造領域的認識存在一個誤區,就是認為老牌的、大的廠商,供貨就一定更好,但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是產品質量、售后服務支持平臺,這些才是決定企業長遠發展的主要因素。
風電設備產業充滿挑戰同時也遍地機遇。威海制造能否沖出重圍?我們無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