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需不需要風電
我國已經向世界做出承諾,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到2020年單位GDP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要想達到這些目標,風能將會扮演什么角色?
從裝機容量來看。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心中有本賬——按照可再生能源2000萬千瓦裝機容量占一個百分比計算,達到15%的比例約需3億千瓦。其中水電最多規劃比例為7.5%—8%、核電裝機目標是7000萬千瓦,剩下的“擔子”則主要由風電來承擔。由于風能每年利用時數平均為2000小時,那么至少需要1.5億—2億千瓦的風電裝機才能完成這個目標。
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2580.53萬千瓦,到2020年還有將近10倍的增長空間。
從風電與傳統能源上網電價來看。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對記者說:“從動態來看,煤電的成本在逐年上升,幾乎是每年上漲2分錢。目前,煤電的平均上網電價超過了0.35元/千瓦時,10年后漲到0.55元/千瓦時幾乎沒有懸念。到2020年,即使風電的成本不下降,除了需要補貼電網以外,風電和常規電力的上網電價基本上可以持平了。”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風能協會副秘書長趙逵認為,“如果考慮各種發電方式的環境污染、治理等綜合社會成本。即使風電目前0.51—0.61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一點都不高。”這從歐洲等發達國家在對傳統能源征收生態稅、碳稅后的上網電價就可以看出。
從風電場投資成本來看。
在初始投資成本方面,目前,我國風電場的投資成本(每千瓦造價)是8000元/千瓦左右,而火電是3500—4000元/千瓦,這個價格還不包括運用煤脫硫技術的投入。風電場投資中風電機組的成本占到了總成本的70%—75%,而風電機組每千瓦價格從2007年以來一路下滑(2007年初:6700元/千瓦;2008年:6300元左右平均;2009年底:5000元/千瓦),并且價格下降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每個月就有100元/千瓦左右的降幅。綜合考慮技術進步、機組單機容量的加大和目前風機設備企業的利潤率等因素,其價格下降仍存在很大的空間。
在度電成本(壽命期內發出每度電的成本)方面,圖1(見21版)可以說明問題,麥肯錫預測,到2020年,風電、煤電、核電的度電成本最有競爭力,如果屆時征收碳稅的話,風電、核電的成本將明顯低于煤電。
從各種發電方式耗費水資源來看,從圖2我們可以看出風電是占據絕對優勢的,平均發出每兆瓦時的電量只耗費0.3立方米的水。
最后,從風電的碳減排作用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