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國UPR行業又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全年UPR總產量繼2008年后又取得了持續發展。據中國UPR行業協會初步統計,總產量達到153萬噸,比上年增長了5.5%,其中環氧乙烯基酯樹脂達到3.3萬噸,增長11%。全國四大民營企業亞邦、天和、福田、華迅等總量達到44萬噸,比上年增長11%,外資企業DSM、亞什蘭、長興、華日等總量達到12萬噸,比上年增長9%。江蘇達到63萬噸,比上年增長5%。2009年進口樹脂3.69萬噸,市場總需求量達158萬噸。
2008年下半年曾一度出現的樹脂滯銷,十月份后很快恢復增長。國家四萬億投資和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對抵御金融危機影響,優化產業結構,持續增長發展的意義重大。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物流十大行業與玻璃鋼產業關聯密切。這十大產業依附著我國城市工業化、城鄉一體化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契機。這個契機又是以傳統能源節能減排、新能源開發的低碳經濟為目標展開的。玻璃鋼復合材料以其自身創新為自己贏得了機遇和增長點。從國際市場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使歐美經濟陷入了困境,居高不下的原油一下跌到50美元一桶,化工原材料出現了階段性的市場過剩,價格走低;從國內看,前幾年,玻璃纖維的快速發展,產量突破了年產200多萬噸,近一半出口海外。金融危機襲來,出口受阻,玻璃纖維大量“倒向”國內,產能過剩,互相壓價。化工原材料和纖維的大幅度跌價,使玻璃鋼復合材料產業得到多少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利好時機,為其低成本擴張提供了條件,從而也帶動了樹脂的增長。
2009年,UPR行業呈現了五大流向和熱點:持續增長的玻璃鋼復合材料行業的普及和提高,齊頭并進,拉動了低成本、通用型樹脂和高性能、個性化的樹脂急劇上升。突出反映在鄰苯型纏繞樹脂、抽真空樹脂、SMC/BMC樹脂、拉擠樹脂、滌綸和對苯改性樹脂的全面鋪開。此外,高性能玻璃鋼復合材料產品風機葉片、電器開關、電力原器件、脫硫、高速列車內外裝飾結構件、水上各類豪華游艇、高級工作艇、運動艇等的市場需求,又使間苯型、環氧乙烯基酯型的抽真空樹脂、SMC/BMC樹脂、拉擠樹脂等快速增長,呈現了樹脂市場的“兩頭熱”。以天馬、天津合材、費隆、華昌為代表的國企改制企業,以亞邦、天和為代表的國內大型民營企業,以華科、天馬瑞盛為代表的國內科技人員組合企業,以DSM、華日、長興、亞什蘭、昭和、上緯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在國內UPR大舞臺上各領風騷,引領市場,做出表率。
第二個流向和熱點是澆鑄型樹脂發展迅猛。前幾年,澆鑄型樹脂工藝品在面臨海外市場疲軟的情況下,急轉國內建筑裝飾裝修市場,大批量工藝品、雕塑進入樓堂館所和高檔商場,取得非常明顯效果。澆鑄型人造石的技術提升,已從面廣量大的臺面板走向機械化成型的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石英石面板,大量應用于墻面飾材和地面材料。 福建、廣東、山東等地的石材企業已開始從礦山開采轉向合成石制造。全國人造石用樹脂,09年產量均超過前兩年。傳統澆鑄產品聚酯紐扣、原子灰樹脂、礦用鉚固樹脂等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
第三個流向和熱點是江蘇、上海和天津,已成為國內近幾年UPR發展最活躍的地區,并以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引領國內UPR及其復合材料市場的潮流,推進國內UPR與復合材料市場的普及和提高。2009年該地區UPR產量占到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環氧乙烯基酯樹脂95%的產量集中在上海和江蘇。這個地區也是中外UPR企業密集產區,既有早先進入的華日、DSM、亞什蘭、長興、昭和上緯等外資企業向國內傳輸海外成熟的產業市場并在國內占有一席之地。又有一批有志的科技人員長年獻身于這個行業,如天馬、華昌、亞邦、費隆、華科、華潤、天馬瑞盛、富菱、興合等。這里特別要提到的是國內UPR行業的“亞邦”現象。2009年亞邦公司生產了17萬噸樹脂。亞邦始終立足玻璃鋼產業發展高度,“有我也有你”、“有你也有我”,緊緊貼近市場和客戶,大力開發低成本、通用型樹脂,高性能水晶樹脂和石材樹脂,為行業做出了貢獻;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成長為全國UPR行業產量老大,連續五年蟬聯全國第一。多少年來,亞邦在全國各地的銷售公司由單一樹脂銷售發展為FRP企業的“一站式”服務;亞邦各地的銷售公司也是亞邦派出的分支,在做好材料和技術服務同時,積極進行市場調查,在12個小時內,快速反映全國各地FRP產業的動態。亞邦是我們行業的一面旗幟,可從不同角度借鑒他們的先進經驗來促進我們;這幾年,亞邦在與市場的不斷互動中做大做強,與他們合作的外資公司深有感觸:“沒有想到亞邦發展這么快,大大超出我們所料,需要加快合作,與亞邦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