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國內紛紛上馬的風力發電廠大多是形象工程”這一說法遭到酒泉方面的反駁,但有專家認為,這句話可以有另外兩種解讀。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界資深人士認為,苗圩的話可以這樣解讀:風沙對風力發電設備的損害較大,可縮短其使用壽命,導致設備的質量趕不上風電發展的規劃。
該人士指出,大力發展新能源,正成為全社會大力推動的一個方向,這使風力發電設備成規模地進行商業化運營的時間大大縮短,這給風電設備的質量問題埋下了隱患。西部風沙對設備的磨損問題或許可以通過技術方式解決,但如果這些問題事實上沒有解決,那就可能成為苗圩所說的“形象工程”。
還有業內人士給出了第二種解讀,那就是在“跑馬圈風”的背后風電企業只能微利或虧損運營,從而變成“形象工程”。盡管新能源被看好,但短期內投資風電等項目,仍要看自身實力能否持續支撐。近年來,我國一哄而上的風電項目確實有一定的盲目性,屢次出現企業以低于生產成本的電價中標,有的企業投資風電甚至只講裝機容量,不講實際上網電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