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能源外輸立體通道
《21世紀》:風電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郝益東:我國越來越看好可再生能源,而風能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按中國在全球氣候談判中做出的承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比要達到15%,其中風電是重要部分。據測算按此要求,我國風電裝機容量要達到1.5億千瓦,而截至2009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才2500萬千瓦。
風電發展的關鍵是要保證上網,只要電網能保證接入,風電廠就能獲得穩定的經濟收益,保證整個產業鏈的良性循環。傳統電網是按火電特征來設計的,接入風電,很多運行規章制度、技術規范要做調整。
在《可再生能源法》全額保障性收購的指導下,各級人大應該進行執法檢查,各級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規定,具體監管部門,應該出臺技術性地文件,保證風電上網無憂。
《21世紀》:內蒙古能源發展還面臨什么困難?如何解決?
郝益東:能源運輸通道現在是內蒙古能源發展的瓶頸。你能運輸多少,我就能生產多少。
現階段,內蒙古的能源輸送主要是煤運,有兩條鐵路和一條公路,第三條鐵跌運煤通道正準備建設。
但總體上,內蒙古能源運輸的陸地通道已經飽和。能源運輸的路子不能這樣走下去——依靠公路、鐵路拉煤周游全國,從大北方送到大南方。
能源運輸應該立體化,例如煤轉電與風電上網后利用電纜輸送(空中運輸),煤轉氣或液體后實現管道運輸(地下運輸)。
特別是內蒙古的風電,去年冬季,內蒙古風電送不出去,自己又消化不了,很可惜。對于風電而言,一旦解決輸送瓶頸,內蒙古風電規模達到1億-1.5億千瓦的裝機容量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