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產能過剩作為我國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保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對促進我國經濟步出低谷并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抑制產能過剩措施的實施,將抬高行業進入門檻,并加速行業競爭和洗牌,對作為行業龍頭的上市公司形成利好。行業門檻的提高,對龍頭風電設備制造商來說是利大于弊,實際上對它們是一種“保護”,一方面可以使龍頭企業能夠避免價格戰帶來的傷害,另一方面隨著行業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可以充分顯現,在未來行業整合過程中更容易勝出。
優位競爭與價格戰
風電產業目前早已進入全面競爭階段,今后將更加激烈。隨著風機的大型化,對載荷和控制的要求提高,研發和制造的難度都將急劇上升,缺乏資本實力和技術實力的企業很難跟上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最終必將被淘汰出局,寡頭壟斷的局面不可避免。限制風能設備產能過剩,將有利于規范風電行業競爭秩序,對縱向一體化程度高、可靠性和服務能力強、有競爭優勢的風電整機上市公司是長期利好。
大型風機制造技術壁壘很高,設計制造十分復雜,需要生產企業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擁有屬于行業專有的技術訣竅,對缺乏技術積累的新進入者有較大障礙。正是由于這一特征,使得風電設備制造行業集中度非常高,全球十大風電設備商累計占全球市場96%的份額。
但目前國內80多家風機制造企業中,大多是通過國外技術轉讓的方式進行整機的組裝。對于全球領先風機企業來說,它們為了不再培養新的競爭對手而不愿把技術向別的國家轉移,國內企業通常只能通過那些在國際競爭中已經處于劣勢的二流或三流的風電公司獲得風機生產技術。隨著行業進入企業數的不斷增多及潛在產能過剩情況的不斷嚴重,價格戰會日益激烈,這將加速行業重新洗牌的進程。
目前,價格戰仍在繼續。國內80多家風電整機制造商中真正有實力的不到10家,產能1年達到3000臺的只有3家,規模小的制造商,未來一旦經不起價格戰,將會被淘汰出局。風機葉片產能擴充的同時,則是風機葉片的下游———風電整機招標價格持續下降。如今整機廠商價格下降的壓力正不斷向上游葉片廠商傳導。雙重壓力引發了風機葉片行業的“價格戰”,長期來看,葉片行業的洗牌在所難免。
風機葉片的主要原材料為樹脂、涂料和玻璃纖維等。雖然原材料價格由國際油價的主導下跌,但下跌幅度趕不上風機葉片的下跌幅度。如此一來,風機葉片制造廠商的毛利率難免會出現下滑。
一般而言,在產業發展初期的爆發性增長階段,往往是受需求帶動,上游產業通常準備不足,零部件和原材料供不應求,所以容易形成“上游壓倒下游”的局面,風電設備供應商的盈利能力高于風電場,核心零部件如葉片等企業的利潤更為豐厚。但隨著零部件產能的迅速擴張,特別是葉片等產能瓶頸逐漸得到緩解,供求得以均衡,上游企業的利潤率必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