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場的投資商們在內蒙草原上跑馬圈地競相角逐,而風電設備制作商則在包頭擺下了擂臺,眾多廠家都看上了這座距草原電場最近的大城市。記者在包頭見到了華銳風電的技術總監陳黨慧,他告訴我們,眼前正在建設中是華銳在包頭的風機制造基地,整個區域占地達到200畝。華銳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黨慧說:“那么這個車間它的產能就是說當它建成以后,我們每年可以在這個車間里頭生產出來150萬千瓦的風電機組,那么就是說按我們現在1.5兆瓦的機組來說,就可以裝1000臺,每年可以裝1000臺。
這個車間高有20米,相當于一個六層樓房的一個高度,僅這個車間的投入就有2個億,整個風機生產基地的投入有20多億元,風機制造包含有葉片、發電機、塔筒等10多個零部件系統,一般規律配件廠都會在風機制造廠的周圍安寨扎營,目前僅包頭地區就已經有20多家風機制造商在此建設了生產基地。據統計,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數量已超過70家,風葉生產企業50多家,塔筒生產企業則有近100家。一個可對照的數字是,在全球范圍內,如果不算中國的風機制造企業,風機制造商只有十來家。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說:“ 應該說04年之前,我剛才說了,大家都擔心中國能不能造出風機來,兆瓦機的風機,大型的并網風機,那么現在來看,就是通過這兩年市場打開了,我們增長很快,我覺得這個到現在我們說了整機廠有70多家了,然后零部件廠,像葉片廠也有40、50家,現在基本上處于一個就是競爭很激烈的一個態勢了。”
需求造就市場。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的印象中,兩年前國內的風機市場還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而現在形勢完全變了。李俊峰說:“就是在07年下半年的時候還是供不應求,那個時候有人就說老李你能不能催催貨讓他們的風機盡快給我們安裝上,因為當時一個什么情況,就是我核準的項目,如果不裝風機的話,這個開發權就收回。”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說,從2003年到2008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增長了22.3倍,在國外,每年30%增長速度已經是很難想象的,而國內近年是以成倍的速度飛躍式的增長著,而跳動增長的數字背后,那個在許多產業出現過的問題也在風電制造行業中出現了。李俊峰說:“所以說我一直在想,就是我們的裝備制造業應該從快向好的方面轉變,在好上下工夫。這是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當然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問題,有了這個裝備的總的規模,那么好就有了基礎了。有了,我覺得有規模就有做好的基礎。現在就是呼吁整個行業,從這個快要轉到好上來。”
據了解,大型兆瓦級風機日益成為全球風能技術發展的趨勢。國外風電機組目前已普遍達到兆瓦級,我國國內目前本土化生產的風電設備在機組總體設計技術上落后于發達國家。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說:“ 核心問題實際上我們是核心技術的缺失,我們現在基本上屬于組裝風機,而不會設計研發風機。就是大部分的企業這個技術都是從國外購買來的,或者委托國外公司設計的,我們國內還沒有完全掌握這個設計研發能力,那實際上這是對長遠發展是不利的。第二是在這個風機的可靠性方面,也還要加強,這都是我們要做的工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說:“ 現在開始通過過去靠引進,現在靠這種聯合研發,這種技術也適當的掌握了一些,不同程度掌握的一些,自主的品牌和自主的技術,這個在不斷在進步。總體來說,我們的風電和國外的差距正在縮小。”
而更讓專家心焦的是,中國風電的裝機容量雖然已位居世界第四,但風機制造卻還沒有一個國家標準,目前所采用的都是國外的標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說:“這些標準大多都是等同采用國際標準。就是IEC,國際電工委員會的標準,這個標準,這些標準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對中國國情的適用性的問題。就是這個標準人家國家是,歐洲是為主導的,這個標準出臺,是根據歐洲的環境條件和風況來開發出來,來制定出來。
秦海巖表示,歐洲為了制定風電標準,在很多地方都設立了測控裝置,對風進行觀測,總結出風的特點,然后根據這些特點才制定出了標準。但是中國的風況跟歐洲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環境條件也有很大差異。秦海巖說:“將來比如說你放在內蒙古,那我內蒙古風況是什么樣,風模型是什么樣的,你要按照內蒙的風來設計,你放東南沿海又不一樣,東南沿海的風況來設計風機,這樣的話能把我們的標準完善起來。”
據了解,為了摸清我國風資源的家底,2007財政部撥款3億元支持國家氣象局建立了全國的風資源觀測網,通過一段時間的觀測就能總結出中國的風力模型,為制定我國的風電技術標準奠定基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這個觀測工作今年這個上半年觀測網已經建起來了。至少要測一年的風,那明年的年終我們能拿到數據,然后我們進行半年的分析,再做一些工作,可能明年年底我們拿出一個初步地我們國家風況。
風電在我國來說就像是一個幼兒一樣,需要培育,需要扶持和引導,也需要我們每個人的支持,您也許不知道,現在在您每使用的一度電中,其中就有兩厘錢是用來補貼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別小瞧這兩厘錢,可以說這兩厘錢是真正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假如再在每度電中多征收8厘錢,也就是每度電征收1分錢,你怎么想?會影響到您的生活質量嗎?
視頻: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519542362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