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國:整機方面,直接引進或者研發過程就是說可以很快,我們就葉片行業,國外考驗一個葉片成熟需要7、8年時間,國內只有半年時間,我現在可以發展這個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前所未有,給我們感覺就是我們整個系統跟不上,包括我們今年,我們研發速度就跟不上現在市場的需求,所以我的結論現在發展速度這么快,整個我們產業鏈是跟不上,需要進一步規范,改進,加快速度,但是畢竟它是一個高科技,所以說要改進也需要一個時間。不是說人家8年時間,我們縮短半年就可以達到8年的水平,這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相信我們中國人是有信心,勇氣,把這個事業做好的。
劉琦:姜海峰您談談您的想法。
姜海峰:作為零部件產業總的體會就是隨著我們國家整機比較,現在零部件制造業和我們零部件供應鏈顯然是明顯落后了主機的發展,更何況我們中國享有人類的成果,很多東西是拿來主義,張總說我們做600千萬的時候,13年前到現在我們已經是涉足裝機第一臺有三兆瓦,從前年開始在世界比較緊張的大型組成我們主軸,組成,沒有一家可以供應世界各國的需要,特別是中國的需要,到現在為止我們的零部件,我們齒輪箱我們選的主軸還是國外的品牌,國內的主軸已經有了,例如我們的挖軸,等等,特別是像回轉支撐這個零部件已經保障,但是主機上面主軸我們選擇還是很少,為什么一個就是質量,我們對于主軸參數已經經過實驗達到,但是我們的作為客戶對于我們鋼材,這個是不是達到美國的水平,上塔以后運轉20年,還有一個意識上的問題,我們零部件制造業為什么現在還是蓬蓬勃勃發展,顯然是一個資本推動還沒有滿足,什么時候滿足了,我們覺得零部件永遠滯后于主機的速度,現在大家忙去年是1.5兆瓦,成了主流機型,現在到2.5兆瓦,生產單位從我們設計,科研開始永遠是一個滯后過程,我認為非常簡單一句話結論就是零部件供應鏈不能保證我們主機的生產。所以才導致我們包括漢森,包括GE,威能極都在中國。
特別是隨著世界進步,今后世界要搞低碳經濟,奧巴馬說美國要搞綠色革命,低碳經濟會引發出人類生活的改變,我對于我們風電這個行業我認為它希望是無限,做越多,我們火電減少一點,把風資源多利用點,怎么不好,雖然國家調控但是民間資金可以豐富這個東西,問題是有沒有好的東西,有沒有好的零部件,我們零部件生產商能不能配合我們主機廠,提供好的,提供海上風機能不能提供出來,我們差距是非常大,現在我們是不能保證,有待我們零部件供應鏈繼續努力的。
劉琦:就我們中國的供應鏈的比較是否滿足風電這個產業主機或者整個產業發展,這個問題我想聽聽國外朋友,Stefan Tenbrock先生對這個問題是怎么認識的。
Stefan Tenbrock:謝謝,首先我必須講一下中國市場,因為我之前經常來中國拜訪,我覺得在中國中國的增長在任何領域都是非常可能,就風電行業而言,我必須說風電行業非常謹慎,在發展的同時增長的同時不會影響到質量,因此質量可靠性是中國的風電行業所考慮最主要兩個因素,而且我覺得中國風電行業是如此成功,我們在兩年發展,在裝機容量方面已經達到世界的記錄,你們整機運作績效也非常的良好,所以我認為一方面我們認為有高質量,是我們考慮第一個因素,我們也應該做出很多努力,爆震我們產品,包括齒輪箱,我們葉片,能夠滿足我們客戶所有的要求,同時可以滿足客戶對于我們具體產品生命周期的希望,但是我們要非常的謹慎,這就是說對于零部件來說,用在齒輪箱的零部件,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確保我們提供零部件的質量,我們有在供應鏈當中零部件的質量,工程師,我們不希望出現任何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的供應商有時候會改變流程,那么就是涉及到我們零部件有具體的一些流程,是在我們生產當中,我們考慮這樣的需求一我們有做出很大的努力,進行測試,對我們所有的齒輪箱,發電機進行了測試,因為這是我們投資一部分,我們要來測試,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