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數百臺白色風機沿東西風向排列,巨大的葉片緩緩旋轉,發出嗡嗡之聲。葉輪轉動產生的電能通過主控室、升壓站,源源不斷地進入輸送電網。
過去數年中,依靠豐富的資源,內蒙古風電產業飛速發展。西起阿拉善戈壁,東至呼倫貝爾草原,內蒙古已投資上百億元建成一批大型風電場。內蒙古電力行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5月底,內蒙古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已達315.28萬千瓦,居全國首位。一個龐大的產業圖景正在展現。
一切看起來毫無問題。然而,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風能分會的初步調查顯示,由于中國風電項目前期工作普遍不足,盲目追求速度,全國70%至80%的風電場發電量都遠低于可行性研究時的預測水平。在內蒙古,有不少風電機組曾經因上不了網而“曬太陽”達3至4個月,時間長的達1年,許多風電運營商在虧損和微利中掙扎。
不確定的風
卓資縣位于烏蘭察布市,處于內蒙最好風場——輝騰錫勒風場。自2005年一年,卓資縣先后引進了7家風能投資商,但是只有3家開始動工,大部分風場都被閑置著。真正開始發電的,只有大唐電力一家國有電廠。
“目前內蒙風能資源的格局是:1/3已開發;1/3在開發;1/3被閑置。”內蒙古發改委能源處處長趙鋼說,目前在開發和已開發的風場都是國電、大唐等五大國家電力公司,因為這些大型企業可以負擔得起初期的虧損。而且有節能減排的要求,這些煤炭電力企業必須在未來逐漸增加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
國家電監會近日公布的《我國風電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全國風電場普遍經營困難,甚至虧損,還有近1/ 3的風電機組處于閑置狀態。而內蒙古風電產業的現狀或是風電產業目前境遇的最直觀反映。
卓資縣今年總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時,但由于電網送出系統的能力太差,電廠發出的電在當地消化不完,外送也送不出去。近一半的風電機組閑置,只有2/3的風電能夠上網。
原內蒙古發改委風能顧問組組長陳通謨解釋說,內蒙多以煤電為主,同時又供熱。由于電網的規劃不足,在并網發電時會對風電進行限電。例如,在保春節用電時,初一至初五就不許風電上網。
“當前內蒙風電發展的瓶頸是并網問題,這已嚴重制約風電發展。”內蒙發改委能源處處長趙鋼說。
對此,國家電網公司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表示,盡管內蒙古自治區和國家電網公司都已承諾接納內蒙風能發電,但是目前風能發電突飛猛進,已經遠遠超過了電網承諾的容量。
“在當前的電網狀況下,一旦風電場同時發電,當地電網將立即癱瘓。”胡兆光說,中國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區,而這些地方又是電網最弱的地區,因此中國風力發電將面臨電網不堪重負的問題。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電網分為東西兩部分,蒙西目前接入蒙電和西北電網,蒙東計劃接入東北電網和華北電網,但是這個規劃沒有得到國家電網的認同。鄰近的華北、東北電網中,只有東北電網承諾接納內蒙古風電600萬千瓦。在蒙東地區,今年的4月1日至6月12日,平均每兩天出現一次限風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