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增加新能源并網消納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體制和利益問題。政府工作報告也把解決機制的問題放在首位,這包括理順清潔能源與化石能源之間利益補償機制、清潔能源與電網之間利益、電源建設與電網規劃之間關系、輔助服務與調峰補償機制、跨區域電力外送利益協調、需求側響應、儲能參與調峰調頻支持政策、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電力市場交易機制等一系列問題。
>>>> 三、煤電去產能加碼,發電業績觸底反彈可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提高煤電行業效率,為清潔能源發展騰空間。”
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基于煤電產能過剩、電力規劃管理的要求,國家能源局先后下發《關于進一步調控煤電規建設的通知》、《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等文件,嚴控新增煤電裝機規模。
去年底以來,國家能源局已經與20余省份進行溝通銜接,將部分納入規劃、核準(在建)的煤電項目推遲到“十四五”及以后,并明確各省“十三五”期間煤電投產規模的控制目標。
根據我們統計,國家能源局已經確定推遲、取消的新增煤電產能在1.6億千瓦以上,“十三五”后四年各省新增煤電裝機的上限在1.2億千瓦左右。
圖表7 部分推遲到“十四五”及以后的煤電外送項目
對于存量煤電機組,政策導向是:繼續加大淘汰落后煤電機組力度,重點淘汰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環保要求的機組,2017年預計淘汰規模400萬千瓦以上。根據我們的調研,對于30萬千瓦以下的煤電機組,非熱電聯產項目則要全部關停;熱電聯產項目采暖期熱電比低于80%的項目,同樣在關停、緩建、緩核的范圍內。
在煤電業績持續惡化之后,基于發電側去產能、煤價企穩、發電量再分配等因素,下半年電力行業業績有望得到改善。
圖表 8 火電設備發電利用小時數處于近十五年的底部
回顧過去兩年,受煤價大幅上漲、用電增速放緩、煤電產能過剩、電改推進、電價下調、環保壓力等因素影響,煤電企業業績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不斷惡化,火電從“歷史最好”業績高點不斷下探,2017年發電小時數創1969年以來新低,部分企業陷入虧損境地。發電板塊已經進入周期的底部。
在行政手段的強勢干預下,煤電大幅擴張的態勢將得到緩解;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倒逼低效供給關停。在電改的推進過程中,將逐步取消發用電計劃、增加電力交易規模,占比在20%的小火電及小水電將逐步退出市場,發電小時數向大容量、高效率機組轉移。
>>>> 四、附錄:圖表9 近五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發展清潔能源、電力改革不同部署
(本文作者 王秀強 為華創證券電新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