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已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促進中國制造的質量提升,也將成為制造業不可忽視的發展方向。有風電專家就此指出,融入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風電機組的智能化將成風電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這也是風電行業在十三五期間的重要布局著力點。
“智慧風能”成布局首選戰略
能源行業的觀察人士注意到,過去一段時間,“智慧風能”戰略已經成為眾多風能企業布局的“首選策略”,著眼點在于提升風機運行質量,實現風電場和能源網的智能化集成。風電設備智能化與智慧風電場建設料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最新熱點。
以2011年由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寧夏注冊成立的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公司為例,其所運用的集控系統便集合了先進的數據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網絡虛擬化技術,通過對現場上傳數據進行歸類、整理、計算、分析,提升管理能力及經濟效益。
國電寧夏新能源的負責人介紹,集控系統配有標準硬件設備,采用分布式系統構架,可根據不同需求和現場情況自由搭建監控管理平臺,開放式介入新站點數據,方便靈活實現現場設備監視、大數據分析和總部對場站的綜合管理功能。
該集控系統的軟件系統便應用了C++、Java、Dotnet等多種高級計算機語言及技術及Ifix組態工具和BIReport動態報表工具等,系統整體分為監視模塊、報警模塊、SIS模塊、后臺計算服務四大模塊。其中監視和報警模塊采用C/S架構,應用組態工具實現秒級刷新,安全系數高,響應速度快,利于系統開發并方便后期維護;SIS模塊采用B/S結構,面向管理人員,可通過互聯網訪問,方便移動化辦公。
據悉,目前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的集控系統項目建設已完成了一期工程,主要實現了“狀態監視”、“基礎數據計算服務”、“基礎性能計算”、“風機曲線擬合”、“基礎擬合優度分析”等功能。在風機發電曲線偏差率、風機故障報警復位及時率、風機缺陷處理及時率、風機狀態轉換及時率等方面都大幅提升。2015年,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轉變經營理念、提升管理、狠抓落實,通過集控系統生產運行管理,提高經濟效益770萬元。其中通過集控單機效能分析,2015年發電量同比增加950萬千瓦時,直接經濟效益550萬元;通過集控統一管理提高設備消缺及時率, 2015年與2014年對比,共計縮短檢修時間2310小時,間接經濟效益100萬元;通過集控大平臺、大營銷理念,增加間接經濟效益90萬元;通過集控系統風機狀態及時轉換,公司年綜合廠用量減少50萬千瓦時,間接效益30萬元。
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公司集控中心的負責人稱,該項目的后續二三期工程,還將計劃實現“單機性能優化”、“風資源利用優化”、“風場部分風機超聲波測風安裝和現有測風優化”、“啟停預判下達”、“場站線路單機性能提升優化”、“視頻監控”、“視頻對話與語音通訊結合”、“WIFI覆蓋全場及巡點檢跟蹤”、“故障預警及診斷”、“健康診斷”、“可靠性維護”等后續功能。
提升管理能力應成“智慧風能”建設抓手
風電專家表示,針對“智慧風能”,當前各企業的布局大都著眼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但是,信息化的實現,除了信息技術的提高外,同時也與生產管理、運營管理的同步提高有關。亦即提升信息化水平也要以提升管理能力為重要抓手。
多方公開信息顯示,不少能源央企已將提升管理能力列為主要工作目標。例如中國國電集團便提出了以“提升管理、提升效益”為內容的“雙提升”工作。
為落實“雙提升”工作,國電下屬的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公司便選取了兩項“方法論”,業內人士認為此可成為“智慧風能”建設的借鑒樣本:
其一是從安全管理、設備管理、運行管理三方面尋找問題及改進方法。2015年以來,公司共提出近20條改進措施,包括制定安全監督和保證體系管理規范、建立管理人員定點聯系制度、加大應急演練與員工安全培訓力度、建立風場點檢工作模式、加大風機輔助設備改造力度、對風功率預測系統進行校驗并升級、增加超聲波測風系統或激光測風系統等,從制度和技術兩個維度“雙手抓藥”,解決了現存的管理問題。
其二是完善“單機管理制”。所謂“單機管理制”,簡單說就是將“每臺風機當作一個企業來管理”,雖然是技術層面的改進,但體現的卻是從粗放到精細的管理思維的轉化。它大體內容包含兩個方面:
第一是對單機各性能指標進行逐月比對,掌握每臺風機發電性能、健康水平,尋找出單臺風機最佳、最經濟運行方式,及時改變單機控制策略,適時進行設備檢修,爭取單機效益最大化,從而由點到面達到公司效益最大化;
第二是通過現有風機的單機運行數據收集、積累、計算,總結各種型號風機的共性缺陷和風資源利用率,為現有風機的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及未來新建場站風機選型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確保投資效益最大化。
“目前,通過功率曲線擬合、功率曲線對比、單機橫向對比、單機縱向對比、單機監視及報警關聯部件、單機性能分析、曲線偏差率排行榜、風機切入切出風速對比、單機績效榜等功能的實現,我們已經基本完成了對風場電站運行指導、運行建議的全覆蓋,實現最大程度提高發電量的目的,并尋找到了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國電寧夏新能源的相關技術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