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其中,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5800萬千瓦,常規水電裝機3.5億千瓦左右,風電裝機2億千瓦,光伏裝機1億千瓦左右。
“但從目前實際進展來看,上述規劃目標能否實現,還存在不確定性。例如,由于新開工項目不足,水電、核電裝機容量均可能達不到2020年規劃預期目標。”國網能源研究院總經濟師白建華認為,如果近幾年不加快新項目的核準并及早開工建設,2020年水電規模可能介于3.3-3.4億千瓦之間,核電投產裝機規模在5000萬千瓦左右,均低于規劃目標。換言之,實現2020年15%的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標,難度將增加。
在日前由英大傳媒集團主辦的“智能電網與能源互聯”高峰論壇上,白建華表示,“較為可行的方案是,適當增加風電、太陽能發電的開發規模。從實際項目儲備、建設周期、設備供應能力等條件看,202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有可能分別提高到2.5億千瓦、1.5億千瓦。”
據他判斷,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我國電力需求將持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并且快于總體能源消費增速。由于風電、太陽能等電源單位裝機發電量較低,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電能需求,我國發電裝機規模將持續擴大。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每年新增裝機規模仍將維持在1億千瓦左右,至2020年,總裝機規模達到20.7億千瓦。
在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逐漸上升的同時,煤電在未來10到15年還有一定的新增空間,預計2030年煤電將為13億千瓦左右。屆時,存量煤電的角色將發生改變,其年利用小時數會逐步降低、并承擔更多的調峰及其他輔助服務功能;隨著經濟壽命期的到來,部分燃煤火電將會逐步進入退役階段。
“由于清潔能源發電的單位千瓦投資成本普遍高于火電等常規電源,因此未來電源投資將大幅度增加。同時,隨著風電、光伏發電的發展,特高壓電網、超高壓電網、配電網都將長期較快發展,電網的投資規模也將大幅度增加。”白建華說,以特高壓為例,2020年需要承載大約3億千瓦的跨區電力流;2020-2030年十年間,跨區電力流大約需要翻一番,才能承載持續增加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以及煤電的跨區輸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