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2005年BP曾決心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80億美元,并在2014年初提前完成投資目標。
【如今】BP退出可再生能源之心早已有之。2011年,BP宣布全面退出太陽能領域,而其在該領域經營已達40年之久。隨后,BP決定削減其規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業務——風電。
2014年,BP宣布不會再為可再生能源發展設定新的目標,再次將戰略重點轉移至傳統的油氣業務。BP“超越石油”(Beyond Petroleum)的光環幾成泡影。
但BP北美區可再生能源業務發言人Matt Hartwig強調,“(退出太陽能、風電)并不意味著BP完全退出了替代能源。”未來,生物燃料是BP主要的發展方向。BP替代能源部門首席執行官在報告中說,“2005年的財務承諾等于撒下一張大網,讓我們有機會探索有自主盈利能力、并適合BP發展的項目。而生物燃料業務正好符合我們的需要。”
【專家視點】BP的舉措并不意外,因為BP正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而在目前可再生能源利潤率遠不如化石能源的情況下,剝離可再生能源理所當然。
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
荷蘭皇家殼牌此前曾發表聲明稱,盡管全球氣候變暖日漸嚴峻,但各國政府不會迅速采取應對行動,因而也不會損害各家油企的生意。殼牌甚至聲稱,其所有的石油儲備都會找到買家,市場需求絕對有利可圖。
【曾經】風能和太陽能曾是殼牌的投資重點之一。2008年,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企業中殼牌名列前五位。殼牌還在2001年與西門子共同成立了“西門子˙殼牌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太陽能企業。
【如今】可再生能源業務的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撐起殼牌的財務報表,近年來均被叫停。殼牌近年來不斷縮減風能投資,并于2007年出售了大部分太陽能業務。
2009年3月,殼牌前首席執行官Jeroen van der Veer在卸任前宣布,由于風能、太陽能以及水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耗資巨大,殼牌將不再花費太多的新投資。殼牌也打算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傳統的油氣業務上,“做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而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Peter Voser明確表示,風能不可靠,而且比重小,天然氣將成為主要動力。
盡管殼牌稱,未來會重點關注生物燃料,成為世界領先的生物燃料提供者。但從最近的表現看,殼牌的生物燃料投資也面臨嚴重縮水——2007年第四季度的投資額曾高達76億美元,而2013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僅為5700萬美元。
【視點】“更多的上游,盈利的下游”,殼牌的這個戰略一直沒有改變,只不過“側重點有所不同”。利潤最為豐厚的上游將成為殼牌絕對的投資重點,而在下游領域,殼牌將更多地進行區域性選擇。新能源領域,他要的是能結合殼牌自身的優勢,既符合發展趨勢、又有可見利益。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埃克森美孚一向是可再生能源領域中“謹慎”、“保守”、“頑固”的代名詞。換句話說,跟埃克森美孚相比,殼牌、BP等歐洲石油巨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還算是相當熱情的。
【曾經】對于埃克森美孚,似乎很難找到“曾經”。
2005年,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主席羅恩˙雷施說:“埃克森美孚可能是惟一沒有涉足太陽能行業的超級大公司。我覺得BP、殼牌和雪佛龍把它們自己當作能源公司,而埃克森美孚則自視為石油公司。”
以頁巖氣為代表的非常規油氣業務曾經吸引了埃克森美孚的巨資。埃克森美孚曾在2010年大舉進軍北美頁巖氣業務,成為五大國際石油公司中非常規油氣資產占比最高的公司。被外界稱為“豪賭”。
【如今】在今年5月27日舉辦的年度董事會上,被股東問及為何公司不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投入更多資金時,埃克森美孚CEO Rex Tillerson的解釋為:“因為我們不想把錢白白扔進水里(We choose not to lose money on purpose)。”他表示,針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不會持續太久,而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可再生能源公司基本上無法盈利,甚至在獲取補貼后也會面臨破產的命運。
【專家視點】可再生能源的未來更多地取決于風險資本、技術創新和市場滲透,而不是實驗室中的公社(或者埃克森美孚的斷頭臺)。在過去,它的進步不僅過度受制于能源危機,而且也受制于炒作以及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意圖。失敗的革命很容易潰散。
在世界五大石油巨頭(Big Oil)中,已有四家宣布退出可再生能源,唯一沒有表態的是歐洲第三大石油公司道達爾(Total)。道達爾持續關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受到了一些分析師的贊揚。
不僅油氣公司在清潔能源發展上遭遇重重阻礙,即使是綠色科技方面有著良好口碑的西門子(Siemens)、通用電氣(GE)和杜邦(Dupont)等公司也在某些業務上舉步維艱。這些行業領軍者都或多或少進行了重組或轉型,或是轉向了自己更為擅長和有利可圖的可再生能源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