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貴州省煤炭資源豐富,以煤為主、多元發展的能源戰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但隨著煤炭資源的不斷開發,環境的承載能力非常有限。為實現貴州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如何緊緊抓住國家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快能源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能源的多樣化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貴州能源發展的首要目標。
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華電塘寨(清鎮)發電有限公司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楊洪波就貴州省如何加快能源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記者:貴州新能源發展優勢在哪里?
楊洪波:貴州富煤、無油、少氣(常規天然氣),能源結構單一,但頁巖氣資源卻很豐富。據統計,貴州省頁巖氣地質資源量達13.54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三位,可采資源量1.9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四位,僅次于四川、新疆和重慶。
2014年,《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將建設滇黔北國家級頁巖氣綜合開發示范區。貴州省黔北地區是國土資源部首批“全國頁巖氣戰略調查先導實驗區”的重點戰略調查區之一,面積3.5萬平方千米,計算地質資源儲量達3.88萬億立方米;區內已設置油氣探礦權11個(面積約1.8萬平方千米),空白區約1.7萬平方千米。豐富的儲備資源,為頁巖氣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按照“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總結推廣”的原則,大力結合優勢資源、資金和技術,引導國內外優強企業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共同推進勘查開發,將改變貴州省目前“缺油少氣”的狀況,并為我國的頁巖氣勘查開發積累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廣的經驗。
記者:您在建議中支持在貴州發展核電的初衷是什么?
楊洪波:貴州作為煤炭大省,煤電及燃煤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煙塵等污染物,嚴重污染當地自然環境,破壞當地旅游資源,影響當地旅游經濟。二氧化硫是制約貴州省城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貴州省8個酸雨控制區,其中7個城市均不同程度出現過酸雨。發展貴州核電項目,可替代部分煤炭的利用,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減少酸雨的影響,對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并且,貴州具有發展核電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首先,貴州鈾資源量約10萬噸以上,鈾礦資源十分豐富;其次,貴州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不處在地震帶上的省份之一,地質結構十分穩定;第三,貴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風力適宜,各地常年雨量充沛,河流縱橫交錯,水能資源豐富,對于核反應堆的冷卻及正常運行非常有利。
因而,我認為發展貴州核電項目,可以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當地工業化水平、促進當地就業、增加地方稅收,對帶動貴州省經濟發展,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落地等都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記者:新電改啟動在即,作為發電企業工作者,您對本輪電改有何期許?
楊洪波:近年來,電力工業快速發展,在國家規劃與省級之間,電力綜合規劃與水電、煤電、新能源發電、電網等之間沒有進行充分的統籌規劃,不協調現象時有發生。在有的地區新建煤電項目,由于鐵路運輸和配套煤礦等并沒有協調及時匹配,導致區域性煤電運緊張問題反復出現。“十一五”以來,我國風電的快速發展,由于新能源發電未及時納入電力工業統一規劃進行統籌協調,導致新能源發電規模與電力市場消納、電網送出相互脫節,部分地區的風電裝機規模大大超出系統合理消納能力,棄風現象時有發生。缺電與多電交替出現、部分電力產業盲目擴張、造成大量資金浪費等現象,有的區域目前已出現發電利用小時大幅下降。
規劃過于宏觀,隨意性很大,項目前期工作缺乏規劃指導,電力項目良性開發秩序和市場運行機制有待建立,公平公開市場競爭難以實施,迫切需要建立完善規劃與項目審批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加強規劃對項目審批的指導,提高規劃的權威性,確保規劃的科學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