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南
前置審批過多,手續繁雜,效率低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能源行業發展。以西氣東輸為例,西氣東輸二線沿線14個省區市,所轄70多個地級市,196個縣,要把這四五十項前置條件辦齊,甚至有的還要從鄉鎮一級開始辦。中石油有一個統計,審批文件1000多件,也可以說是1000多個章,用了4年時間才完成。
好的2014年12月,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形成了《精簡審批事項 規范中介服務實行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并聯核準制度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為工作方案)。報請國務院批準后,國務院以國辦發(2014)59號文件正式印發實施。與此同時,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編辦下發的《關于一律不得將企業自主經營權事項作為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前置條件的通知》也正式下發。電網接入意見、燃料運輸協議等18項不再作為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的前置條件。
在國家發改委1月8日召開的項目核準制度改革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回答了中國能源報記者提問。
《工作方案》明確了六項工作任務,您能否詳細解讀一下?
《工作方案》將按照清理、確認、修法、公布、立法、建網幾個方面來依次推進。下面詳細來說一下。
【清理】按照59號文件中的“五個一律”目前,各個部門已經把清理的結果報到了發改委和編辦。
清理的原則也很明確,我們叫做“五個一律”。哦!
第一,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的事項一律不再作為前置條件,而且已經發文明確取消了。
第二,對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前置條件的一律不再作為前置審批。我解釋一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了項目建設必須要符合哪些條件。但是,并沒有明確說是核準的前置條件,實際也可以理解為是開工、生產經營的前置條件。但是長期以來,核準機關把這些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作為了核準的前置條件。
第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為前置條件的,除確有必要以外,要通過修改法律法規,一律不再作為前置條件。如果法律和行政法規確實明確有些事項是作為核準的前置條件,我們也要根據改革的要求、改革的需要,通過修改法律法規不再作為前置的條件。
第四,核準機關能夠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的方式解決的事項,或者通過后續監管解決的事項,一律不再作為前置審批。舉一個例子,我記得叫貫徹國防要求,規定相關的建設項目,有權力審批的部門在作出決定之前,要征求軍隊有關部門的意見。
過去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就是要求企業征求軍隊的意見。其實法律規定得很清楚,而且從服務型政府建設來看,也應該是核準機關去征求軍隊的意見,讓企業去跑,是不合適的。
第五,關于中介服務,除了特殊需要并且具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以外,有關部門一律不得設置強制性中介服務,不得指定中介機構。這是我們清理的原則“五個一律”。
目前,發改委、中央編辦已經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提前向有關部門發出通知,要求在2014年底以前,對正在實施的前置審批及中介服務進行清理,目前,各個部門已經把清理的結果報到了發改委和編辦。
【確認】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發改委、中編辦要組織專家對部門清理的結果逐項進行審核,提出取消整合保留的建議。如果涉及到修改法律法規的,我們也提出相應的修法建議。這是第二個確認。這項工作要求是在今年的1月底以前完成,相關建議將送交法制辦和有關部門。
【 修法】這項改革涉及到不少法律法規的修訂,按照四中全會的精神,要堅持依法推進改革,要為順利推進改革提供法制保障。這項工作在確認之后送交法制辦和有關部門,按照法定程序提出修改建議,分別由國務院作出修改行政法規的決定,或者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修法。當然,還有相應的一些部門規章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公布】在法律法規部門規章作出相應修改之后,發改委和中央編辦以及有關部門要把清單整理出來,向社會公布。保留的前置審批、其他審批事項、強制性中介服務清單,包括辦理的流程、條件等等都要進行公開。
【立法】有一個標志性的文件,就是《政府核準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條例》,已經列入了國務院立法計劃。通過行政法規的制定,把改革的精神、要求納入到法制化的軌道。新的網上并聯核準制度有哪些主要的內容?首先,精簡前置審批,只保留規劃選址、用地預審這兩項前置。對于少數重特大的項目,也會把環評審批作為前置審批,30多項前置審批今后就保留這兩項半。
另外,要優化審批程序。剛才講到30多項前置審批,包括兩項半前置審批,其他的經過清理確認以后該取消的堅決取消,該保留的還要保留,保留之后這些審批程序要優化審批程序,包括同一個階段、同一個部門實施的多項審批事項都要予以整合,一次受理、一并辦理。所有相關部門都要按照公開透明的要求,制定發布工作規則、辦事指南、公開受理情況、辦理過程、審批的結果等等,主動接受社會的監督。
舉一個例子,比如發改委,在作出核準決定之前,還有一個節能評估審查,目前來說是分兩大程序在辦,企業報一次,發改委內部不同的司局在做這項工作,對企業來說報一次批一次,當然其他部門審批項目也很多,多的有5或者7項,要求企業一次次去報,部門再一次次的去批。對于這種情況,要進行整合,一次受理一并辦理,而且要把辦理的要求、條件進行公開。我們的政府服務大廳起到了這樣一個作用,工作規則、辦事指南、公開的一些要求在發改委都已經實現。
記得我一個同事前些天跟我講,他到澳大利亞問當地的中介公司怎樣在澳大利亞辦事?中介公司說基本是委托澳大利亞當地中介機構辦理,由中介服務為企業和政府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但是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什么?中介服務不規范、收費不合理。我們講的中介服務主要承擔兩類服務:一類是幫助企業編制申請文本,還有一類是政府需要委托中介機構進行評估評審。
第一類中介機構是為企業服務,第二類中介機構是為政府服務。那么,存在的問題就是第一類中介機構雖然為企業服務,但又是政府強制這些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服務,由企業付費。第二類問題,政府委托中介機構提供評估評審的服務,這本應是政府采購服務,很多部門卻要求企業付費,這更不規范、更不合理。
要解決這兩大問題,《工作方案》提出要確立中介機構市場地位,由企業自主選擇中介服務。今后,申請文本的編制,企業能做就自己做,也可以自主委托中介機構幫忙做,但是有一個前提,政府部門、行政機關一定要把編制申請文件的要求做出來,明確、公開。這是一個改革的前提。第二類,行政機關委托的評估評審等中介服務,一定要通過競爭方式,選擇中介機構,尤其是要一律由行政機關來支付服務費用。
加強縱橫聯動,確保監管到位。這非常重要,總原則八個字:各負其責、依法監管。當然我們也設計了一些制度,包括信用信息公示、投資項目建設信息的在線報告制度,當然要把這些失信行為納入行政檔案體系,相應的進行公開,所以我們提出監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已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建立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的通知,今后將會由國務院發布實施。
【建網】先橫后縱,也可以說橫到邊縱到底,要建這樣一個大網。這里有一個要點,核準機關在受理核準申請以后,系統要自動生成一個項目代碼,這個代碼作為項目整個建設周期的唯一的身份標識,而且要與社會信用體系對接。從申請到建成投產,這是一個完整的建設周期,身份代碼就始終跟隨著這個項目,不管是查詢、辦理、監督,都是對應著這樣一個唯一的身份代碼,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