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由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與國際能源署共同主辦的“2014第二屆中國未來能源論壇”于11月14日在北京召開。主題為:能源產業的“再升級”。
國務院參事、世界綠色設計論壇主席石定寰在發言時表示,除火電、水電以后,現在風電已經超過核電,是中國第三大電源,這里面大概有10%左右的棄風。
石定寰還指出,我覺得智能電網最終達到就是要把我們能源的供給端,來自不同的能源系統,但是消費端也是不穩定的,把這兩個不穩定的要通過智能電網,通過信息系統把它有效的連接起來,建立一個平衡,保證整個系統的有效平衡。
以下是文字實錄:
張超:
我是在2012年的時候,當時專訪過石老師,石老師是我國的可再生能源領域里的專家。當時石老師接受我們專訪有一個預見,是205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達到50%,剛才李毅中部長也給了我們一個數字,去年大概只有9.2%,到2050年要占到50%,您現在還保留兩年前的預見嗎?2050年新增40%的目標,您覺得能夠實現嗎?如果能夠實現,您覺得我們需要做哪些事情?
石定寰:這個問題好,我個人仍然保留原來的預期。現在很多機構,包括韓所長正在帶領我們做一個到2050年中國再能源發展的路線圖,也是高比例的路線圖,高比例我們認為達到50不難,或者更高一點。對這一點我們有信心,盡管目前現在加起來接近10%,但是到2020年,完成我們的承諾,達到15%。按照前兩年剛剛公布的到2030年的數字要超過20%。按照這個發展速度,我們應該可以達到。
如果說在一二十年前,我們連現在這個比例都很難想到能達到。
現在中國風電的發展,裝機容量,太陽能、光伏的裝機容量,再加上其他的再生能源,發展速度在全球是最快的,規模也是最大的。我們在過去十年是不可能想象中國再生能源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如果按照能源革命的要求推進,革命總是要革命出重大成果,如果沒有重大成果,沒有重大改變就不叫革命了。所以,中國能源革命必須把可再生能源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如果那個時候還仍然是現在煤炭占50%以上的格局,我認為我們的革命是沒有成功的,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必須要做到。
當然,做到這點是很艱巨的。到2050年幾十億噸的標準煤,有10多億噸,或者更高都來自于再生能源,任務還是很艱巨的。如果做到這點,第一個問題,我們從革命的思想上首先要轉變。就是要相信再生能源是我們這個世紀國際上世界能源革命的一個重要標志,而且在很多國家已經實現了。可以看看,很多國家目前已經在北歐、挪威,百分之百全靠水電,我們認為不可想象,怎么可能實現,但是它有辦法,很多國家已經在努力了。
所以,工業強國,工業大國德國,到2050年的目標是電力的80%要來自于可再生能源。現在它也是達到很高的比例了。這樣一個工業化的大國,它也向這個方向邁出了重要的步伐。我認為我們應該在觀念上樹立這樣一個信心,如果老用過去的傳統觀念束縛我們,我們永遠走不出這個困境。如果總是講,以煤為主,不可改變,永遠也改變不了,必須下決心,徹底改變現在以煤為主的信念,這是第一點。
第二、在整個國家,在這樣一個大的革命的思想推動下,國家的規劃,國家的政策法令,應該全面向這方面推進。德國的能源轉型實現以后,從政府的戰略,法律,政策,包括具體的各項措施,全面的綜合配套的去制定了,我想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我們的政策措施達不到綜合配套。
第三、科技創新是很重要的。從現在來看,我們再生能源剛剛發展,未來發展的潛力很大,創新剛剛開始。剛才國際能源署講我們現在要大幅度的提高對未來清潔能源的投入,這個投入首先是創新的投入,沒有創新就沒有革命的勝利,所以這個革命必須把科技創新放在重要的位置。另外,加大整個工作實際推進的力度,包括成果的轉化,產業化各項工作。我們認為抓住這個機遇,特別是結合新型城鎮化,新型農村的建設,這是很大的一個契機。我們現在是50%的城鎮化率,如果要提高到70%,還有20個百分點,如果按照常規的路子,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要增加6000萬噸標準煤,如果20個百分點,增加10多億噸標準煤,如果標準煤全用煤炭,我們能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不可能。所以,必須走出新型城鎮化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