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項目效益
4.1葉片變形裝置制造商效益
以一套1.5兆瓦三葉片變形裝置為例,設制造和現場卸裝平均成本共約20萬元,因能使風電公司效益大增而售價30萬元,即稅后利潤約6.7萬元/兆瓦容量=67元/千瓦容量。
4.2發電企業新增效益
發電增量估計。本樣機在近主葉尖約8米長的一段迎風面積增加約11平方米,即相當于該段主葉片面積增加了一倍多,而該段主葉片對風電量的貢獻約占50%,以此粗略估計出4米/秒左右低風速時功率增加約0.4,近8米/秒的中風速時功率增加約0.2,平均風速6米/秒時功率增加率約0.28。以本文作者現場考察過的廣西資源縣金紫山風電項目(中國第一個高山風電項目)為例,一期工程己安裝33臺1.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年上網實際發電量9500多萬千瓦時,即每1.5兆瓦容量年風電量288萬度。設該風區8米/秒風速以下時段全年達8000小時,若此時段平均風速6米/秒、1.5兆瓦機平均發電功率235千瓦,裝上副葉片后功率增加235千瓦X 0. 28=66千瓦,年發電增量66千瓦 8000小時=53萬度.增幅為53萬度/288萬度二18.4%,考慮除冰雪增加的風電量,和鋼繩和前后定位板等附加零件減少的風電量后,共增風電量約20%0另外,“聯合動力”1.5兆瓦全球最長葉輪直徑的UP1500-97低風速機型與市場上主流的1.5兆瓦一86機型相比,主要是葉尖更細長(伸長了5.5米),并網發電后,發電量高出26.7%。這從側面說明,本變形葉片近葉尖處面積可變大約11米2,風電量增加約20%的估計是合理的。
若按1.5兆瓦風電容量、購置改造卸裝費用30萬元(相當于1.5兆瓦風電一般總投資1000萬元的3%)、發電量增20%,上網風電費0.6元/度計算,則可得:①每兆瓦容量年新增發電效益23萬元。②改裝費用投資回收期約一年。③若2020年后每年有0.25億千瓦容量(全球3.3%的風電機組)改裝成“變形葉片”機,則年均新增風電效益57.5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