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鶴良說,2008年底我國有超過1200萬千瓦的風電機組完成吊裝,其中1000萬千瓦風電機組已通過調試可以發電,但由于電網建設滯后以及風電并網中的一些技術、經濟和管理障礙,2008年底實際并入電網的風電裝機容量僅為800萬千瓦,由電網因素導致的裝機容量浪費約200萬千瓦。
2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意味著什么?記者從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提供的“2008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報告”中看到:內蒙古是我國風電規模最大的省區,2008年內蒙古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為217萬千瓦;而緊隨其后的遼寧、河北、吉林三省,截至2008年底,其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也不過是125萬千瓦、111萬千瓦和107萬千瓦。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周鳳起說,近年來我國風力發電突飛猛進,但電網設計與建設卻相對落后,風力風電項目紛紛上馬,卻在電能上網時受阻,風電場無法發揮全部產能。
中國電力科學院戴慧珠教授告訴記者,從技術層面上講,風力資源時強時弱,風力發電具有不穩定性,小規模的風電電源會引起電能質量、電壓的問題,大規模的風電電源會引起電網穩定性等問題。
因此,如果不加大對電網的投入,區域性電網就會受到嚴重威脅;而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造成大面積停電,后果不堪設想。其他的電源比如說火電、水電,都是可以調度的,這就大大減少了電網運行和調度的風險。
除了技術層面的因素以外,經濟效益差、運行管理復雜也是影響風電上網的重要原因,業界認為“國家對電網企業進行風電場配套電網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