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團宣稱的勝訴既非實體意義上的勝訴,亦非程序意義上的終局性勝訴。
鄧學平
2014年7月19日下午,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媒體說明會”,高調宣布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和總統奧巴馬此前禁止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羅爾斯公司在俄勒岡州興建4座風力發電廠的決定被法院裁定違法。三一集團在其官方網站將此案定性為“尊嚴勝訴”,并表示:“這是史上第一個中資企業勝訴白宮的法律案件。”
2012年3月,由三一集團兩位高管全資持股的羅爾斯公司收購了美國俄勒岡州的四個風電場,希望裝備三一生產的風電機并為進軍美國市場探路。但奧巴馬政府和CFIUS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對項目進行了阻止。為此,羅爾斯公司將CFIUS和奧巴馬告上法庭。被初審法院駁回后,羅爾斯公司隨即向哥倫比亞特區聯邦法院上訴。經過近九個月的審理,上訴法庭裁定:奧巴馬的總統令剝奪了羅爾斯公司在該項目中受憲法保護的財產權,美國政府需要向羅爾斯公司提供相應的程序正義,包括CFIUS和總統作出相關決定所依賴的非保密信息和在了解相關信息后回應的機會。
仔細研究便會發現,三一集團宣稱的勝訴既非實體意義上的勝訴,亦非程序意義上的終局性勝訴。因為一方面,美國聯邦法院實行的是三審終審制,CFIUS和奧巴馬總統有權繼續上訴;另一方面,上訴法庭并未直接撤銷奧巴馬的總統禁令,也未直接認定羅爾斯公司的風電項目不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更未要求美國政府對羅爾斯公司作出經濟賠償。就風電投資項目而言,三一集團還遠遠未到宣告勝利的時候。然而,這畢竟是中資企業對CFIUS提起的首例訴訟,也是CFIUS成立以來第一次被訴。在此意義上,上訴法庭的裁決對羅爾斯公司而言不啻為一場階段性的重大勝利,值得我們仔細研究、總結。
初審階段,羅爾斯公司以CFIUS命令和總統令超越法定職權,違反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中的正當程序條款和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護條款為由,請求美國政府澄清該公司投資的風電項目只是普通商業行為,不會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進而請求法院推翻奧巴馬的停建令或者責令美國政府賠償因工程停建遭受的損失。初審法院援引美國《1950年國防生產法案》,認為美國總統基于國家安全而阻止外國投資的行政命令不受司法審查。初審法院還認定CFIUS給予了羅爾斯公司提交證據的機會,滿足正當程序的要求。
面對一審的敗訴,羅爾斯公司認識到,就違反平等保護條款和超越職權范圍兩項實質性訴請上訴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便及時調整策略,轉而聚焦到美國政府只給出威脅國家安全的結論卻拒絕提供具體理由這一程序問題上來。上訴法庭認為,總統所采取的禁止某項威脅或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交易的最終行動不受司法審查,而針對該最終行動做出之前的過程提出的憲法性訴請,可以進行司法審查。羅爾斯公司提出的訴請挑戰的不是總統作出的禁止該交易的命令,而是總統在做出這些不可訴決定之前的程序。正是因為在上訴過程中,羅爾斯公司避開了本案的實體和事實焦點,即此項并購是否會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聰明地把訴訟指向了程序正義,才贏得了這場象征性的勝利。如果羅爾斯公司延續其初審時的主張,那么按照國防、外交及政治問題不可司法化的美國傳統,羅爾斯公司是很難贏得這場訴訟的。
依據二審判決結果,美國政府很可能會給羅爾斯公司補齊一些非保密的材料,并且重新聽取羅爾斯公司的申辯。至于此前對羅爾斯公司下達的禁令,很可能不會改變。但考慮到美國的判例法傳統,羅爾斯公司的訴訟對于提升CFIUS審查、決策的透明度和審慎度,鼓勵中國企業運用法律手段應對投資壁壘、保障自己的投資機會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作者系司法界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