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范圍看,中國風電設備制造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全球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前十名中,中國有4家企業。2013年,全國共出口風電機組338臺、總容量65萬千瓦,同比增長50%。累計出口745臺,總容量135萬千瓦。出口國家為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21個國家和地區。
棄風仍是產業發展最大問題
2013年的風電平均棄風率11%,比2012年降低6個百分點。
然而,棄風限電仍是當前風電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原因與過去不顧市場條件盲目建設有關,也與電網結構不合理、電網建設滯后有關。
2013年,國家能源局嚴格控制棄風限電地區風電建設規模,要求將解決風電的運行問題作為主要任務,并在酒泉、張家口、吉林、內蒙古等地區,采取加快風電通道建設,推廣風電清潔供暖工程、深入挖掘火電機組調峰能力等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風電的棄風限電問題,使2013年的風電棄風限電形勢明顯好轉。
此外,去年風電跨區輸送邁出了重要步伐。我國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充分利用好“三北”地區的風能資源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在深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利用特高壓將哈密風電與火電打捆送電鄭州的建設方案,這對今后風電外送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風電消納仍任重道遠
從2013年統計的風電運行數據來看,有7個省(區)的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不足2000小時,分別是遼寧(1934)、吉林(1660)、黑龍江(1951)、浙江(1950)、安徽(1948)、廣東(1900)、甘肅(1806)、青海(1753)。
據了解,各地風電利用小時數不高原因各異。原因有:一是風能資源條件,全國差異較大,資源好的可以達3000小時;二是電力市場情況,有些地方受市場影響,風電并網難,形成棄風,減少利用小時;三是風電設備的效率。
浙江、安徽、廣東、青海主要是受資源影響,而非限電問題。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利用小時數不高,則主要受市場影響,從統計數據來看,遼寧棄風率為5%,吉林為21.79%,黑龍江為14.61%,甘肅為20.65%。
此外,利用小時數超過2000但棄風仍很嚴重的地區也存在,如河北和內蒙古。河北省利用小時數為2021,棄風率為16.59%,蒙西利用小時數為2188,棄風率達12.17%,蒙東利用小時數為2010,棄風率達19.54%。這些地區棄風主要是由市場問題引起的,說明做好風電消納的任務仍相當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