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可替代能源市場正蓬勃發展,多位專家皆看好中國風電市場的前景。清華大學和英國石油公司(BP)聯合建立的清潔能源研究教育中心高級訪問學者埃立克馬里提諾預測,中國在2020年風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00億瓦特,這將和中國預期的太陽能總裝機容量不相上下。
“中國已將發展可替代能源作為一項基本國策。而且中國有著豐富的風力資源,尤其是海岸線漫長的沿海地區。”總部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葡萄藤城的可替代能源私營公司GreenHunterEnergy的首席執行官加里埃文斯說,中國未來幾年內對于風力發電所需渦輪的需求將大幅飆升。
國家近期出臺的4萬億投資計劃及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就包括支持實現風電設備關鍵技術國產化。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秘書長祁和生告訴本刊記者,“中國風電設備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目前,看不出金融危機對該行業的明顯影響。中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要做的是,迅速提高自身技術和管理實力,爭取最終勝出。”
在今年2月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定鼓勵風電加快發展的政策。力爭用十多年時間,在甘肅、內蒙古、河北、江蘇等地形成幾個上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爭取實現到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1億千瓦左右。”
不過,中國風電產業的一些問題也亟需注意。中國清潔能源網的一位分析師認為,首先中國對風資源測評不夠準確。事實上,受自然環境中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在風電場建設可行性研究中,估算的發電量均高于實際發電量。
其次,國有大型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只注意增加風電裝機容量,卻沒有考慮風資源是否充足,政績意愿的驅使和市場份額政策的“逼迫”,也是風電發展的絆腳石。
再者,風機作為一種復雜的疲勞測試機械,技術維護存在很多實際的難題。目前,所制造的風機功率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復雜,新進入者今后獲取技術的渠道將會越來越有限,一旦技術得到突破,就將使現有機型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當然,對于風電企業而言,還有一個問題,目前的貸款審查比以往嚴格了。“比如,以前只用項目擔保就可以取得貸款,但現在要有其他資產作擔保才可以取得貸款。”施鵬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