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近兩年的持續低迷后,風電產業穩步回升的跡象逐漸明朗。
10月16日,國際能源署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發布了“2013版全球風電路線圖”,進一步調高了對風電投資的預期。這個能源產業的國際組織相信,至2050年,全球風電產業的投資總額將達到5萬億美元,年均投資額高達1700億美元。
在同一場合,國家能源局首度列出了解決棄風限電(在可以發電的情況下,暫停風電機組)的時間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承諾,將通過電力系統改革、優化風電開發布局及加強風電檢測與評價等方法,在兩三年之內基本解決棄風限電頑疾。
作為具有操作性的手段,由國家能源局牽頭制定的《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辦法》及《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即將發布。
與此同時,風電龍頭企業的訂單及財務報表逐步好轉,業界普遍預期,兩三年后風電或將重新進入快速發展路徑。
國際能源署上調預期
年均投資額達1700億美元。
盡管處于風電低迷期,但時隔四年,國際能源署發現其在2009年制定的“全球風電路線圖”仍舊過于保守。
10月16日,國際能源署主席Paolo Frank表示,在今后的近40年中,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將每年新增60GW(2013年-2020年)、90GW(2020年-2030年)和104GW(2030年-2050年),與此相對應的風電年均投資額將高達1700億美元,總額達到5萬億美元,其中1.5萬億美元來自中國市場。
Paolo Frank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修訂了此前預期。據悉,2009年版的“風電路線圖”預計,全球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為47GW,年均投資額僅為810億美元,比新版本低了一半多。
“我們低估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尤其是中國及非OECD國家。” Paolo Frank向本報記者坦承:“非OECD國家的占比將超過50%。”
國際能源署顯然沒有充分估計到2008年至2013年的顯著變化。五年間,得益于中國(75GW)、美國(60GW)、德國(31GW)的高速增長,世界風電的總裝機容量翻了一番,達到300GW,三國總和占比則接近世界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