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世界能源開發利用規模不斷增大,新能源持續快速發展,能源結構多元化趨勢明顯。2012年,全球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約190億噸標準煤,前十位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生產國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比重分別達到64%、66%和92%。過去十年,全球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累計增長了8倍和44倍,中國增長了158倍和183倍。隨著能源勘探開采技術的突破,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油、可燃冰等非常規能源的開發規模不斷增大。預計到2030年,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氣、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將分別為25.3%、28.1%、22.8%和23.8%。
新世紀以來,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成為能源發展的重要趨勢。電能是優質、高效、清潔的二次能源。中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可下降4%。1噸標準煤當量的電創造的經濟價值分別為等當量石油、煤炭的3倍和17倍。過去20年,中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從9.1%上升至22%。同期,全球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也從13.2%上升至19%。自2000年以來,世界一次能源轉化為電能的比重從35%提高到40%左右,預計2030年將超過50%,屆時全球發電裝機和用電量將分別達到82億千瓦、34萬億千瓦時左右,均比2012年增長60%以上。
現代社會已全面進入電氣化時代,一時一刻都離不開電,大面積停電是社會的災難。電網是電能傳輸、資源配置、市場交易、客戶服務的基本載體,在保障能源安全、高效、清潔發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要實現安全、高效、清潔的能源發展目標,關鍵是要堅持電為中心、多元發展,充分發揮電網的基礎性作用,這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堅強智能電網是世界電網發展的共同目標
綜觀世界電網發展歷程,遵循電壓等級由低到高、聯網規模由小到大、資源配置能力由弱到強的客觀規律,總體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初級電網階段(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中期),基于電的發明和推廣應用,逐步形成以小機組、低電壓、弱聯系為特征,以城市或局部區域電力配置為主的小型孤立電網。二是互聯電網階段(從20世紀中期到20世紀末),基于現代制造業和控制技術,逐步形成以大機組、高電壓、強互聯為特征,具有全國或跨國電力配置能力的大型同步電網。目前國際上形成了北美電網、歐洲統一電網、俄羅斯—波羅的海電網等。中國形成了華北—華中、華東、東北、西北、南方、西藏6個同步電網。三是堅強智能電網階段(從本世紀初開始),基于現代網絡產業、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將形成以智能化、信息化、互動化為特征,具有跨國和跨洲電力配置能力、靈活適應新能源發展和多樣化需求服務的現代電網體系。
堅強智能電網是功能強大的能源轉換、高效配置和互動服務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能夠將煤炭、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潮汐能等一次能源轉換為電能,實現多能互補、協調開發、合理利用;能夠聯接大型能源基地和負荷中心,實現電力遠距離、大規模、高效率輸送,在更大范圍優化能源配置;能夠與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移動終端等相互融合,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服務智能家居、智能社區、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發展。中國目前通過電網轉換配置的煤炭、水能、核能和新能源總量達到16億噸標準煤,約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50%。2012年通過國家電力市場交易的跨區電量達到9240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