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890小時,這一數據相比2011年的1920小時減少了30小時,比起2010年的2097小時更是大幅下降。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2年風電棄風損失的電量為200億千瓦時,相比2011年的120多億千瓦時增加了近一倍。
為解決“棄風”頑疾,2012年國家有關部門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以提高風電消納水平。“今年整個風電產業都很平靜,國家集中主要精力提高風電消納水平,特別是已經安裝卻未能并網的風機并網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一位專家在2012年時曾對本報記者如此表示。
然而,上述數據顯示,一年的整治并沒有解決風電并網問題。逐年下降的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是否意味著并網狀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為惡劣?
政策發力并網狀況在好轉
早在2010年,我國風電“棄風”問題便引起了業界重視。2012年以后,風電并網消納更是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2012年6月和2013年3月,國家能源局先后發布《關于加強風電并網和消納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關于做好2013年風電并網和消納相關工作的通知》,并出臺多項促進新能源并網消納的政策。在核準“十二五”第二批、第三批風電項目時,國家能源局反復強調“風電利用小時數明顯偏低的地區不得進一步擴大建設規模”,傳統風電裝機大省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兩次都在核準名單之外,國家能源局表示上述省份“核準計劃另行研究”。
國家有關部門如此集中精力整治之下,風電并網狀況真的沒有改變?
“從風電利用小時數來看,并網狀況確實沒有改善,甚至變得更為惡劣。”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對記者表示,“去年全國棄風損失風電電量200億千瓦時,超過2011年120多億千瓦時將近一倍,這也表明風電消納水平不升反降。”這一觀點在業內支持者眾。
“這種說法是片面的,這兩年風電的并網狀況有不小改善。”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單從上面兩項數據看,風電并網狀況確實有惡化嫌疑。但必須注意,早期建設的風電場都是優質資源,風電可利用小時數高,近兩年開發的風電場是相對次等資源,風電可利用小時數本來就較少,所以風電利用小時數減少是可以理解的。”
“2011年年底,全國已安裝風機大約有1/3未能并網。而2012年國內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590萬千瓦,占全球新增容量1/3以上。兩者相加,2012年風電并網壓力要比2011年大得多。”林伯強表示,“可以說,如果不是一系列并網政策起了效果,我們現在看到的2012年棄風電量還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