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起,國家電網關于《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正式實施,將免費并網服務的范圍擴大到所有類型分布式電源,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分布式風電。既可以享受免費服務,還能賣電給電網的措施,讓分布式風電看似風光無限。但事實上,在迎來政策利好的同時,分布式風電卻面臨著電價補貼等政策細化的瓶頸。
老張的風電夢
張成玉,62歲,青島開發區黃山經濟區西韓家臺村村民。今年,退休在家的老張流轉了村里近10畝土地,打算建幾個蔬菜大棚。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張從電視上獲知了國家關于分布式電源并網的政策,在青島完成國內首個家庭光伏并網的徐鵬飛觸發了他的靈感:何不嘗試一下風力發電?
“大棚的照明、灌溉等日常用電量很大,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我們這一帶多建有大型風電項目,環境很適合。”動了心思的老張立即開始廣泛搜羅材料,并與當地一家風電設備企業取得了聯系。經過溝通,老張得知風電設備有離網和并網之分,離網設備需裝配大型蓄電池,價格比并網高出不少,并網設備不僅能滿足電量自發自用,余量還可以上網賣給國家。
“裝機容量為5千瓦的風電設備最適合我的蔬菜大棚,接入電壓也符合免費并網的條件。一臺的價格在2.8萬元左右,一天能發30度電,5年左右能夠收回成本,風電設備的壽命為15年,也就是說還有10年的盈利時間。”老張心里有一筆明白賬。
老張說,等忙完了大棚建設,就去國家電網營業廳申請。
小風電的利好
通俗而言,分布式風電就是建在住戶庭院或是工廠內的小型風力發電廠。
近幾年來,青島大型風電項目發展較快,在黃島、即墨、平度、萊西等地都分布有并網發電的大型電站項目。到今年2月份,并網發電量已經達到4385萬千瓦。
然而,以分布式市場為主的小風電設備(一般是指單機容量小于100kw的風力發電系統)制造業,卻一直面臨著市場混亂,整體處于微利的狀態。
青島星光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分布式風電設備的企業。5年前,總經理徐曉利看好風電的市場前景,涉足風電行業。然而,幾年來的市場行情卻讓他心灰意冷。
“原材料價格一直在漲,但由于行業混亂帶來的無序競爭,產品始終買不上價。”徐曉利直言,企業想要生存下去太難了。
徐曉利透露,企業所在的原膠南一帶,聚集了不少小型風電設備企業,大多數企業以仿造為主,有的甚至停留在家庭作坊的階段,技術創新無從談起,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
“我們企業開工率僅維持在50%左右,不少企業已經停工了。”徐曉利說,小型風力發電并網在歐美國家已經廣泛推廣,目前公司年銷售額1000萬元,60%以上都是出口。
“政策出臺后,每天都會接到像張成玉一樣的家庭客戶的咨詢電話。”談及利好,徐曉利說,“分布式并網”在風電領域的利用,或將為青島小風電企業提供一個難得的市場契機。
仍有瓶頸
雖然有了積極的利好信號,但行業人士對小風電迎來發展“春天”依然持謹慎態度。
在采訪途中,正巧碰到了山東佳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在進行一臺新研發的600瓦的小型風電設備的應用測試。“分布式風電設備體積大,城市安裝受限,但設備成本相對更高,又令農村市場難以接受。風電的發電效率要高于光伏,光伏一天的有效光照僅4個小時,風電則不受限制。”技術人員說。
雖然享受免費并網服務,分布式電源仍面臨不少“瓶頸”。比如享受補貼電價有核準“門檻”。據了解,目前對分布式電源并網電價分兩種情況執行,一類是沒有取得國家審批立項的零散用戶,執行每千瓦時0.4469元;另一類是取得國家正式審批立項的,按國家相關政策計價。
“以裝機容量為5千瓦的風電設備為例,有補貼的話,3年就能收回成本,沒補貼的話需要5年以上。”徐曉利說,這就意味著,國家對于分布式發電的電價補貼,或將成為分布式風電市場能否打開的關鍵。
目前國家并未就分布式風電上網電價出臺詳細政策,這令相關企業頗感糾結。“分布式風電并網并非接一根電線就能實現,背后有大量的復雜準備工作。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政策才能逐漸落實到細節。在這段時間內,企業將把精力放在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上。”青島風之翼風力發電機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經理表示,希望國家盡快細化調整相關政策,明確鼓勵分布式風電的補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