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剛剛頒布的《“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風電電網裝機達到1億千瓦,2020年達到2億千瓦,風電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
風電成為我國第三大電源
與常規能源發電相比,風能開發利用的資源約束和環境約束微小,特別是近年來風電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產業規模擴大,風能開發成本已在可接受范圍內,風電將成為實現低碳能源戰略的主力技術之一。
記者在日前召開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全球風電發展迅速,已有70多個國家建有商業運營風電場。2011年底全球風電裝機達到2.38億千瓦,當年新增4000萬千瓦。在歐洲,風電占到電力供應的6%,丹麥風電占到本國的28%,西班牙占到16%。
經過多年的實踐,風電越來越展現出良好的前景。風電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單機容量不斷擴大,發電成本大幅下降,在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轉型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我國是目前風電裝機最多的國家,預計到今年年底,風電并網裝機將逾6000萬千瓦,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成為我國第三大電源。同時,眾多的中國風電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開始有所建樹,從2010年開始,在市場規模處于其全球前十位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中,國內企業占據了近半數。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紹,風能是目前可再生能源當中技術相對成熟,并且具有規模化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一種能源。在我們國家的能源結構由化石能源為主轉入多元化發展階段,并且最終走向非化石能源為主的歷史進程當中,風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發展風能是我們國家能源戰略中一個穩定而重要的方向,風能將成為我國能源一個綠色支柱。而風能發展的基本路線,是發電為主,發電的重點是陸上風電,同時積極推進海上風電。
杜祥琬認為,風電技術的進步,并網率的提高,風電機組價格的逐步下降以及風電市場的逐步擴展,將使風電的競爭力不斷提高,預期未來中國和世界風電產業將呈現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在風能快速增長的同時,應注意突破技術和經濟的瓶頸,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著眼長遠,打好產業基礎,占領制高點。
風能市場的新機遇和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