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大多數行業出現投資萎縮,產能低迷,那么,全球風電市場為何會表現的一枝獨秀?
2008年,國際能源價格大起大落,9月份后又出現大面積的金融危機,對新能源領域的生物液體燃料、太陽能光伏等產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相對而言,金融危機基本未影響到世界風電的發展勢頭,2008年全球在風電領域的投資仍然高達365億歐元。
2008年世界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2706萬千瓦,累計裝機突破1億千瓦,達到1.2億千瓦,增長速度為28.8%。歐洲、北美和亞洲是世界風電發展的三大主要市場,2008年當年新增裝機容量分別是887.7、888.1和858.9萬千瓦,占世界風電裝機總量的95%以上。
2008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630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1221萬千瓦,提前兩年實現了“2010年裝機1000萬千瓦”的國家規劃目標。2008年底,國家能源局又提出按照“融入大電網、建設大基地”的要求,力爭用10多年的時間在甘肅、內蒙古、河北、江蘇等地建設幾個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雖然需要解決電網大規模接納風電的技術和體制問題,以及其它產業規模發展可能遇到的障礙,但業界預計,2020年我國風電仍有望實現1億千瓦裝機容量。
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其它行業的投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風電市場的投資之所以方興未艾,一方面是由風電自身的發展狀況決定的:風電目前在電源結構中的比例不高,其裝機不到世界發電裝機容量的3%,發電量約1%,潛力巨大;風電成本與常規能源的差距也不大,目前發電成本約為煤電的1.5倍,在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風電成本和上網電價還低于對電力用戶的銷售電價;風電是成本較低的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因此,發展風電的經濟代價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仍然能夠承受。
另一方面,世界各國普遍看好風電未來成本下降以及大規模應用的潛力,根據德意志銀行、全球風能理事會、美國美林公司等眾多機構和企業在2008年所做的研究預計,世界風電在未來5年內還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