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7月24日,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做客新華網,談國家電網公司促進風電科學發展。圖為嘉賓與主持人交談。新華網 陳競超 攝
主持人:很多資料中都談到風電棄風的問題比較嚴重,這個風電棄風是什么呢?
白建華:我們設計風電廠的時候,在一年中有一個設計發電的能力。比如說我們有一個設計值,但是實際運行過程當中,實際達到的發電量可能達不到這個設計值,設計值和實際發電量的差,可以通俗的就叫做“棄風”。
這個問題是我們目前遇到的一個問題。我給大家再解釋一下,評判風電發展的水平怎么樣、質量怎么樣。我們有一個指標比較重要,就是您剛才說的風電利用小時數,這個有一個設計小時,這個體現了風資源的好壞。比如,我們蒙西風能資源比較好,年利用小時數可以達到2500小時。風能資源比較不好的地方,比如說安徽省,這個設計利用小時數是1800多個小時。但是還有一個實際利用小時數,我們就說可以反映風電實際的利用效率,它受影響的因素就比較多。首先就是風電本身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第二,就是系統中有沒有足夠靈活的電源來配合它調節。第三,就是風電的市場狀況,就是它能不能大規模的送出去,能送到合適的市場去。
通常,目前情況下,我們設計利用小時數和實際利用小時數還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說,大概風電實際利用小時數是2000小時左右,應該說,這個小時數還是不錯的,和歐美這些國家的風電利用小時數差不多。但是如果看看三北這些省區的實際利用小時數,應該說離它設計小時數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說,從過去一年情況來看。2011年風電全國利用小時數是1920小時,同比下降120小時左右。蒙東、蒙西,還有甘肅酒泉這幾個風電基地2011年的實際歷史小時數,都離設計小時數有一定的差距。他們大概是1850小時左右,這個差距還是比較明顯。而且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這個小時數的差就是“棄風”。造成“棄風”有兩個原因,一條是系統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一點。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這個系統的聯網規模,尤其是跨區域輸電的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小一點,沒有足夠的能力把它送到更大的市場。應該說這兩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更為關鍵一點。今后解決風電高效利用問題,經過擴大市場以后,就能很好的解決。一方面擴大市場以后,風電的市場就大了。另外一個三北的風電可以用更大市場里面的其他的調節電源。就是風電的“棄風”問題,解決好這兩個問題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