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7月24日,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做客新華網,談國家電網公司促進風電科學發展。圖為訪談現場。新華網 陳競超 攝
2012年7月24日15:00,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做客新華網,談國家電網公司促進風電科學發展。
主持人:我們在2006年看到這個數據是風電的裝機只有200多萬千瓦,現在已經超過了5000萬千瓦,那國家電網如何保證及時并網,在并網當中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呢?
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在風電發展迅猛的形勢下,風電的并網難一度成為焦點。這個難在什么地方呢?
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風電的規劃和電網的規劃不夠銜接。我們國家的風電資源非常集中,并且大多位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也就是說風大的地區負荷小,風電當地用的少,甚至不用,這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基本國情,跟國外的差別很大。比如說我們剛才提到的這四個地區,蒙東、蒙西、酒泉和冀北市場的用電量只占全國的10%,他們自己發的風電基本不用,這個反差很大。因為大規模的風電在當地難以消納,所以我們需要逐步升壓。因此,風電的規劃和電網的規劃協調配合,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這個難度非常大,這個是我們講的第一個難。
其次,風電的前期和建設的工期,它的周期非常短。一個風電廠大多建在人煙稀少的地區,圈塊地,立上桿子就可以發電。前期政府的程序比較簡單。一般來講一個5萬千瓦的發電廠,半年就可以建成。那么跟風電相比,風電是一個點,電網是一條線,這條線要跨越鐵路、河流,要繞開城鎮和村莊。所以,我們的前期工作相對來講比較復雜。
往往是什么情況呢?往往是風電廠已經核準開工了,電網還沒有核準,先核風后核網,往往就是這樣的情況。另外,電網工程建設的工期相對比較長,一個風電廠半年就可以建起來,但是我們一個220千伏的線路建成,要一年以上。這樣就要求我們電網公司,對電網的前期工作要超前,還要千方百計縮短電網建設的工期。我們國家這些年大量的風電廠被“拆分”。按照國家規定,風電的核準,5萬千瓦以上由中央政府來核準,5萬千瓦以下由省級政府核準。這些年地方政府發展風電的積極性很高,但是有的地方為了直接通過省級核準,把這些都拆分了,把它拆分成4.95級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