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部件相繼安裝完成,6月份,5兆瓦風機樣機進行并入國家電網前的調試準備。
眾所周知,風力發電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促使發電機發電,而海上風電機組因為特殊的工作環境,需要長期經受風浪侵襲,研發中一直面臨著運輸安裝、防腐防潮、維護保養等諸多難關。針對復雜海洋環境,2010年湘電風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湘電集團成功研制我國首臺5兆瓦永磁直驅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它與歐洲已在試運行的同功率風力發電機組比較,具有結構更簡單、運行更可靠、便于維護等顯著優勢。中閩(福清)風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陽說:“湘電的核心制造技術非常先進,通過比對,我們主要選擇湘電風電產品。”
先進的風機技術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湘電風能福建片區負責人告訴記者,以福清湘電嘉儒風場為例,2010年24臺直驅型永磁風力發電機組2兆瓦風機發電量逾1.3億千瓦時,2011年達1.5億千瓦時。目前,湘電在福建已有建成、在建的12個風場,共裝機239臺直驅型永磁風力發電機組。
福建風電效益也讓湘電嘗到甜頭,為了進一步穩固和開拓福建市場,湘電風能與大唐集團合作成立湘電—大唐福建分公司,努力實現風電產品本地化制造。此次中閩福清與湘電風能合作建設5兆瓦海上風電樣機工程,正是因為兩家企業看到了福建未來海上風力發電市場的強勁與潛力。
海上風電開發 有望加快腳步
在石油資源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風電產業作為節能環保的新能源贏得歷史性發展機遇。海上風能以其資源豐富、風速穩定,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較少,風電機組距離海岸較遠、視覺干擾小,允許機組制造更為大型化從而可以增加單位面積的總裝機量,進而可以大規模開發等特點,近年來備受各國熱捧。
從海上風電項目在世界各地分布看,歐洲占據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其中英國、丹麥、荷蘭和瑞典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風電發展大國。
與歐洲相比,我國海上風電建設剛剛起步,尚處于產業發展初期,但我國發展海上風電有著非常有利的條件。據國家氣象局完成的我國首次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測得我國5米到25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5米到50米水深,70米高度風電可裝機容量約5億千瓦。我國海上可開發風能資源約7.5億千瓦,是陸上風能資源的3倍。
業內預計,“十二五” 海上風電裝機500萬千瓦的規劃,將帶來800億元海上風電蛋糕,未來5年我國海上風電將進入加速發展期。
“我省開發海上風電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福建沿海受季風氣候影響,風能資源總體上豐富,其中閩江口以南至廈門灣部分位于臺灣海峽中部,受臺灣海峽‘狹管效應’的影響,年平均風速大,風向穩定,是全國風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加上近海區域靠近電網負荷中心,接入線路短,施工交通條件較好,具有較好的海上風電場建設條件,適合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福建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教授級高工蔣昌盛說。
湘電追風入閩,和之前的大唐集團、華電集團、龍源集團等央企以及福建投資集團、福建能源集團等省內企業,紛紛上馬陸上風電或試水海上風電項目,無不是看重福建沿海或近岸擁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和開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