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風電上半年紛紛遭遇滑鐵盧,而蓬勃發展的海上風電卻給上市公司帶來一米陽光。自去年以來,國內陸上風電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不少上市公司加快產業布局,打起大功率牌,努力搶占技術門檻更高的海上風電領域商機。相比之下,一些實力不濟、無法順利實現轉型的企業,將有可能在淘汰賽中出局。海上風電項目近年來駛入快車道。剛剛順利通過評審的《廣東省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拉開了廣東海上風電建設的大幕,根據規劃,廣東近海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可達千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290億度,而首批推進的陽江海陵島、珠海桂山、湛江外羅三個海上風電項目前期準備已全面鋪開。 陸上風電增長放緩 國元證券研究員周海鷗認為,已經被定性為產能過剩的風電設備行業,正迎來海上風電的又一高潮。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有著風資源好、沿海地區電網架構優越、緊鄰負荷中心的優勢。由于我國優質的陸上風電資源越來越少,且開發成本越來越高,風電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海洋。
受上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行業價格戰等因素制約,風電行業上半年的業績未能延續高增長勢頭,連行業龍頭也未能獨善其身。其中,金風科技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1.94億元,同比下降17.61%;凈利潤4.25億元,同比下降45.05%,綜合毛利率21.24%,同比下降約3.4%。
華銳風電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3.2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29.45%;凈利潤為4.91億元,同比下降幅度超過60%。記者注意到,大部分上市公司均把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為風電產業增速放緩、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價格下降,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成本上升。
海上風電前景誘人,在此背景下,風電上下游上市公司摩拳擦掌,紛紛啟動海上風電項目,開拓大功率風機市場的利潤增長點。其中,金風科技決定,原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南京金風科技有限公司兆瓦級風電機組產業化項目變更為江蘇金風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大豐海上風電機組研發和制造基地項目。華銳風電國家能源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建設工作已經完成,公司近年來在大型風電機組技術研發領域取得多項重大突破,今年6兆瓦海上風機順利下線。上海電氣也表示繼續發展高門檻的海上風機市場,在成功生產3.6兆瓦海上風機基礎上研制5兆瓦風機產品。
泰勝風能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試制成功國內目前單機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風機塔架產品,為進軍海上風電市場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閩東電力在發展水電的同時,大力進軍海上風電,參與國家海上風力發 電寧德示范工程項目和海西寧德大型風機制造基地項目,將在閩東近海打造一個200萬千瓦級國家海上風力發電示范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海上風電利用前景誘人,且具有沿海地區電網架構優越等優勢,但也存在不少風險,例如海上風機對防腐蝕等要求比陸上風機更為嚴格,海上風電開發有高風險、高難度的特點,且安裝、運輸以及運營維護等成本較高。周海鷗表示:"海上風電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也未完全成熟,而我國還仍于起步階段,雖然海上風電建設和海上風機設備制造正進入快速發展期,但風機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相當的差距。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技術門檻也有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