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行業的過熱投資突遇急剎車。
近日,國家能源局下達“關于‘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安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安排全國擬核準風電項目總計2883萬千瓦。這一規模與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十二五”風電總額相比差距巨大。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我國會更加注重把握風電發展的節奏和質量,引導風電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將給風機市場帶來新的挑戰,產能過剩必將帶來一輪激烈的大浪淘沙。市場無法容納這么多產能,必將有部分實力不足的企業面臨關門。與此同時,風電技術門檻的提高,也加速了風機制造行業的整合。
風電發展減速
“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實現了飛躍式發展。自2005年以來,我國風電裝機連續5年實現翻番,到2010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超過4400萬千瓦,成為風電第一大國。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不顧電網接入和電力市場條件,盲目核準建設風電項目,使得風電管理失序,造成風電并網難、“棄風”現象嚴重等問題,甚至還有借發展風電優惠政策,以風電名義圈地。
國家能源局下達的《通知》表示,安排全國擬核準風電項目總計2883萬千瓦。通知明確要求:“未列入表中的項目不得核準。”對于個別確需調整的項目,必須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能源局提出申請,待批準后方可進行調整。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指出,隨著《通知》的出臺,國家能源局將從加強風電項目管理入手,規范風電開發市場,以此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通知》的出臺,在規范風電發展的同時,將為高燒中的中國風電進行降溫。
不過,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高級研究員李勝茂表示,國家此次推出的只是第一批指標,按照國家規劃在2020年前風電裝機達1.5億千瓦的目標來看,之后國家應該還會有指標陸續推出。
風電整合提速
市場的緊縮使風電行業已從擴張期進入整合期,利潤越來越薄,導致風電行業小企業生存狀況堪憂。7月28日,大唐收購山東華創風能70%股權就是一個信號,它意味著未來企業整合動作會越來越多。
施鵬飛告訴記者,近期風電行業的整合正在陸續發生。整合方向有兩個,第一個是風電場兼并下游制造企業,從下往上延伸產業鏈。第二種是風電企業之間的互相兼并。
除市場容量縮小外,技術門檻提高也將加速風電行業整合速度。
近日,“大型風電場并網技術規范”等18項風電行業標準發布,涉及大型風電場并網、海上風電建設、風電機組狀態監測、風電場電能質量、風電關鍵設備制造要求等。該“標準”將于今年11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