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售電與綜合能源服務分會)、中國國際商會、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于2020年9月6日-8日在鹽城召開。能見App全程圖文直播。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出席大會,并發表題為《我國“一帶一路”能源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精彩摘要:
張玉清: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的演講題目是《我國“一帶一路”能源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方面,是“一帶一路”下我國能源產業的發展機遇。一是從企業層面,“一帶一路”為我國的能源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同時,能源國際合作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領域,特別是對一些發展中國家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尤為重要。
二是從國家層面,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為企業開展合作,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比如,中國與其他國家共同組織建立了一系列國際合作組織以及參與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機制,為我國的能源企業走出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合資平臺和途徑。
三是從管理經驗層面,經過多年的對外合作,我國的能源企業積累了豐富經驗,而能源企業也是我國走出去比較早的行業,這對提高能源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方面,是“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挑戰。隨著“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時代的來臨,我國能源企業面臨很多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不同國家的發展狀況不一樣,面臨的風險也不一樣,具體可以歸納為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法律等方面的風險。
其中,國際政局變化導致國際關系更加復雜,特別是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存在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等問題,所以能源國際市場投資和環境也存在著不確定性風險。
此外,在推進“一帶一路”合作時,有些國家面臨著選邊站的壓力,以及對“一帶一路”的理解有偏差,把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理解為對他們是支持和援助,所以某些國家也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這既不符合我們共商共建的原則,也會導致一定的項目風險。
第三個方面,是對“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若干思考。
第一,“一帶一路”國家眾多,需求各異,法治水平也參差不齊,所以“一帶一路”能源企業走出去也必須尊重各國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努力探討符合各國國情的模式,解決當地的能源供應問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惠及當地普通百姓。
第二,“一帶一路”參與國面臨的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法律等各方面挑戰,也給我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帶來了很多風險,能源企業走出去必須要認清楚現實,搞清楚項目評估認證,避免決策失誤,提高項目的經濟性。
第三,能源企業合作要高質量發展,就要堅持“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則,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原則,堅持“不同國家不同模式”的原則,以及堅持“互利共贏,效益優先”的原則。(發言根據速記整理,未經嘉賓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