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四川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趙萍表示,大容量海上風機亟待財政政策扶持。
根據國家能源局頒布《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并網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海上風電由于其資源豐富、風速穩定、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較少;風電機組距離海岸較遠,視覺干擾很小;允許機組制造更為大型化,從而可以增加單位面積的總裝機量,可以大規模開發等優勢。
為了能夠發展國內的海上風電整體實力,國內企業開發明確要求原則上采用的風電機組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單機容量不低于8MW。海上環境對風機質量和可靠性要求高,國外海上風電發展已經近20年的積累,而我國在近兩年開始快速上馬海上大型機組,投資大和成本高、風險大將是制約海上風電開發的主要因素。目前海上風電批量項目集中在大型化10MW機組,而國內這個機型還處于開發沒有運行業績、技術也不成熟,存在風險。以10MW機組開發為例,在產品具有商業價值即產生效益以前,機組開發包括現有設備投入、研發投入、樣機投入和最終的測試等大概投入近2億人民幣。
國家為了支持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2018年4月出臺了《示范應用獲政策支持《關于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意見》,到2020年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體系、首臺套檢測評定體系、示范應用體系、政策支撐體系全面形成,保障機制基本建立;2025年,重大技術裝備綜合實力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效滿足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需要。這個政策對于鼓勵大型裝備的開發提出的政策支持,但是因為政策還在逐步研究中,而目前海上的大型風機的研究和實施已經迫在眉睫,因此有必要提供精準政策為大型海上風機的開發保駕護航,保護企業規避風險。
目前實施的關于支持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政策,有財建2015年19號《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保監會關于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各省份也出臺了相應配套政策,按照國家首臺套、省首臺套給予一定比例和標準的保險補貼。但該政策補貼范圍只是針對投入商業運行的項目按比例進行補貼,技術開發過程中的研發費用及樣機投入不在補貼范圍以內。
為支持國內企業發展超大型海上風電設備建議:
對具備首臺套條件的樣機研制投入費用(含樣機、認證、科研費用、設計、技術引進等)按比例進行財政補貼、提供政策性低息貸款、財政貼息。
對首臺套投入商業運行的項目按一定方式(按累計容量或數量或銷售價格等))按比例進行財政補貼、提供政策性低息貸款、財政貼息。
對參與首臺套項目研制的相關方進行財政補貼、給予相關方政策性低息貸款、財政貼息。為產品技術創新,首臺套研制等提供相關綠色通道,加大相關方投入積極性。
以財政補貼、補助、貼息方式明確無需繳納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