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由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主辦的2017全國大型風能設備行業年會暨產業發展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行。期間,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承辦了風電保險專題論壇并舉行了新聞發布會,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秘書長祁和生先生,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經紀官戴嘉先生,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部助理總監、風電事業部負責人黃曉燕女士為大家解讀了風電行業發展趨勢、風電行業常見風險以及風電保險政策等,推動中國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中怡保險經紀分論壇演講現場
分論壇演講座無虛席,中怡究竟“何許神圣”?
2003年10月,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怡)獲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開業,成為首家獲準在中國境內從事保險、再保險經紀和風險管理咨詢業務的中外合資保險經紀公司。中怡的合資雙方分別為怡安集團和中糧集團。怡安是為數不多的進入財富五百強的保險經紀公司,不但歷史久遠、經驗豐富且全球知名,全球范圍內有50,000余名員工,在120多個國家傳遞著優秀出眾的客戶價值,通過專有的數據庫和分析手段,為客戶提供減輕風險和提高績效的專業見解。而中糧集團作為國內大型央企,實力雄厚,多年來專注進出口業及糧食行業,是中國領先的農產品、食品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
中怡總部位于上海,先后在北京、南京、廣州、成都、深圳、沈陽及杭州成立分公司,全力為中國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充分利用怡安全球網絡,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風險防范提供相應的服務。到目前為止,中怡是中國保險經紀行業最大的外資經紀人。
風電巨輪究竟駛向何方?
風電行業在無數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成為了新能源界的一顆巨星,在追尋下一個“藍海”的過程中,這艘巨輪的航線究竟如何?在發布會上我們有幸對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祁和生秘書長進行了采訪,探討了有關風電行業的發展問題。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秘書長祁和生
在談到風電行業的發展現狀時,祁秘書長講到:“風電已發展為我國繼煤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中國也已成為風電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目前全國裝機容量約已達到1.6億千瓦,《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明下一階段我國風電發展目標為截止2020 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量容量確保達到 2.1 億千瓦以上,因此風電近幾年發展速度非常迅猛。”
同時,祁秘書長也解答了當前令不少人擔憂的“棄風限電”問題,“下一步發展仍需解決很多問題,我們國內的風電資源跟煤炭資源基本重合,而我國用電需求主要集中在東南方,目前存在輸電線路建設跟不上需求的問題,因此前兩年出現棄風限電現象。今年開始,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包括各大電力公司都在解決棄風限電問題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因此,今年棄風限電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月至九月棄風電量103億千瓦時,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6. 7%。國家計劃到2020年底,將棄風率限制在5%之內,因此棄風限電是政府和國家電網公司亟需解決的問題,預計未來幾年棄風限電現象會逐漸得到緩解。”
十三五規劃期間,海上風電是未來發展的重點,目前海上風電發展時間較短,可借鑒的案例較少,因此祁秘書長也談到了海上風電發展需要注意的問題。海上風電有其特殊性,這就決定了企業要將質量和可靠性放在第一位,整體上做到保證質量的同時降低成本,各個環節需要技術創新與精細發展并行。
而在提到風電保險時,祁秘書長則以自身經驗講到了這一行業開展的重要性:“目前運行的機組數量很大,有十萬多臺,因此運輸、生產、運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如果問題發生的責任方有能力賠償,那么一點問題的發生不影響后續發展;而當責任方沒有償付能力時,是否有保險介入就很重要了,尋求保險的助力是風電產業后續發展過程中必要的一個環節。”
中怡保險經紀如何保駕護航?
通過對祁和生秘書長的采訪我們了解到風電行業正處于邁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保險業的助力勢必如虎添翼,而作為風電保險業的翹楚,中怡又是如何做到對風電保駕護航的?為此我們采訪了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經紀官戴嘉先生以及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部助理總監、風電事業部負責人黃曉燕女士,就此進行探討。
東方風力發電網記者:風電行業存在哪些風險點?在保險安排中又可以具體解決哪些問題?
黃曉燕:對于風險點而言,風電與其他傳統企業一樣要面臨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及突發事件等風險;不同點在于與傳統企業相比,一方面風場地處偏遠、環境更為惡劣,導致交通成本等輔助成本會更高,另一方面,風電項目投資規模大、投資金額高且設備單個受損遭受的經濟損失巨大。供應商需要提供給采購商5-10年,甚至20年的保質期,期間風機出現任何問題都由供貨商承擔,因此供貨商希望轉移這部分風險。因此與普通財產險相比,風電項目的財產險通常會附加機電設備損失險。

中怡保險經濟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經紀官戴嘉
戴嘉:對于具體解決哪些問題,第一,風電行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從風險的角度來講,最特殊的點在于行業發展迅速,因此有許多先進技術也在快速發展,這就意味著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且很少有歷史數據供我們參考。中國從三十多年前建造小風機開始,發展到現在我們很快要去造6兆瓦、7兆瓦、甚至8兆瓦的風機,這個過程中材料、設計及使用壽命等方面其實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保險業的誕生依靠背后經驗數據推斷將來,為這些不確定因素做出很大保障。
第二,中國風電保險市場至今已發展了十幾年,在此過程中,我們越來越發現風電行業有許多風險點、風險特質與傳統行業不一樣,因此在制作保單的過程中我們也是不斷調整的。以海上風電為例,從設計錯誤到施工工藝不善再到安裝甚至后期營運維護階段,許多問題發生的原因不明確、責任分配模糊,如果用其他傳統險種對應的保險解決方案去保障它就會引起很多問題,因此怡安開始設計怡安海上風電項目解決方案并在全球范圍內施行。這份解決方案的核心是我們將質量保證、生產商疏忽導致的問題、營運、維護等問題放在一張保單里,最大的優勢就是在處理理賠時不再需要界定導致風險發生的最終原因。
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部助理總監、風電事業部負責人黃曉燕
東方風力發電網記者:黃總,在開發風電保險市場的過程中,您認為風電企業對保險的認識程度如何?風電保險開發的空間有多大?
黃曉燕:風電企業對保險的認識程度是一個加深的過程。我13年進入風電行業,剛開始整個風電行業認識不到保險的重要性,在我談保險時,大家都持排斥態度。但這幾年我明顯感覺到,宣傳推廣力度加大和產業本身發展需求的增加使得大家對保險越來越重視。所以我認為風電保險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一方面,企業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與五年前相比,僅針對供應商管理平臺這一項,企業的態度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變化;另一方面,從整個市場的發展潛力來說,風能作為國家大力支持開發的清潔能源,未來發展力度會更大,因此相應的保險市場也是巨大的。此時,我們面臨的機遇是站在企業的角度分析風險,滿足企業對風險管理的需求;而挑戰則是行業發展太快,風險更多,我們需要更加謹慎。中怡作為保險經紀人,看到這些風險之后需要結合保險的專業知識,幫助企業合理規避這些風險。
東方風力發電網記者:戴總,海上風電風險投資相對陸上要大得多,請問中怡保險經紀在海上風電保險險種設計這方面與陸上有什么區別?存在怎樣的問題?又有哪些信息可以分享呢?
戴嘉:海上風電與陸上風電風險狀況完全不一樣。其中最主要的幾個因素是:一、海上風電對設備可靠程度的要求更高,因為后期維護保養的困難程度和費用會更高;二、海上風電作業環境更惡劣,相對施救能力更弱,對風機的設計、技術標準以及生產工藝要求都更高;三、發展階段較短,可借鑒歷史經驗較少。盡管有如此多的困難和問題,怡安仍舊愿意嘗試,因為怡安有服務海上能源的豐富經驗可供海上風電項目借鑒。怡安集團在全球海上風電保險方面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海上風電相關企業中超過四分之三選擇怡安集團來幫助處理海上風電相關風險,這也是怡安集團能夠成為歐洲風能協會唯一指定的一家參與制定海上風電操作規范的公司的原因。同時,在過去短短幾年內,怡安處理的風電項目損失案例超過兩百起。
東方風力發電網記者:有沒有一些比較成功的案例能夠與我們分享?另外,可以詳細介紹一下中怡天氣指數保險解決方案嗎?
黃曉燕: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例就是我們今年到新疆去為小業主做保單培訓,在培訓的過程當中,我們非常自豪且有成就感。因為一方面客戶非常認可我們的服務,我們非常清晰地告訴他保險可賠付范圍、出險之后如何處理及溝通等信息,這對他們來說有巨大幫助。另一方面,客戶反映經過我們的培訓讓他們了解到,他們曾經有過遭受一些未受賠償的損失原來是可以索賠的經歷,這讓他們之后在索賠時會更加警惕。當時我們為期兩天的培訓給客戶帶來了很好的體驗,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夠更多走近這些風電廠、風電企業,為企業帶來更好的風險管理知識和方案。
對于風電行業來說,天氣指數保險就是保障因為風資源不足導致發電量收入缺失風險的保險,實際上跟傳統保險完全不一樣。簡單一點說,投保的時候,需要各方明確一些數據然后根據對應的數據模型算出一定時間段內該地區的發電量,后期風量不足等因素會導致實際與預期發電量之間存在缺失,保險公司會賠償缺失的發電量對應的這部分收入。
戴嘉:天氣指數保險是風電保險中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提供這項保險最大的難點在于我們如何評價發電量不足是否是由風資源缺失導致的,為了簡化后期整個理算過程、提高理算效率,我們引進了一個指數的概念。為什么保險公司能夠去保障天氣風險呢?其實我們是根據全球范圍內多年來的天氣數據統計結果以及精算模型來確定的,盈利模型是經過足夠長的時間跟足夠寬地域范圍的平衡,能夠保證一個足夠的盈利點。為什么保險業會做這件事情呢?因為其實天氣指數保險和養老保險的機制是相似的,保險行業中有那么一部分的錢需要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去追求穩定的收益,且風險低,例如我們熟悉的養老金,天氣指數保險也是這樣的。天氣指數保險的本質是風險平衡,和養老保險、農業保險這些都是一樣的。
東方風力發電網記者:戴總,怡安在國外有很多參與經驗,中怡在服務中國風電市場的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國內與國外風電保險市場的不同之處呢?
戴嘉:就風電行業發展狀況而言,英國及歐洲地區,尤其是丹麥,風電行業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中國的海上風電發展速度也很快,但對應的風電保險市場發展情況卻還是有差距的。對整個保險業來講,中國整體的保險發展和保險密度還是相對滯后的,風電行業也不例外。其中我們感覺到最大的差別并不是在保險產品,而是核保技術、風險判斷技術與保單維護等方面。例如保單維護過程中,如何設計、維護保單能夠使得企業在出險時得到很好的理賠。這方面,國內外的核心差別就是被保險人跟保險公司之間的配合情況。國內大多數客戶仍舊將保單視為出險后從抽屜里拿出來去索賠的一張紙,甚至有的客戶出險之后都沒有想到拿著保單去索賠,但歐洲客戶普遍認為保險公司是需要全程幫助他們減少風險的。充分利用保險服務這種意識在中國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們當然也很欣喜地看到目前國家用“首臺套”這樣的鼓勵政策來大力推動行業發展。回到今天的分論壇,我覺得特別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我們分享了多少數據,而是我們很高興看到會議室是坐滿的,甚至后面還加座位。這就說明大家慢慢和發達國家國民的意識一樣,保險在我國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發布會現場
中怡助力,御風同行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16年至2040年,全球風電將新增2.7億千瓦,非洲、中東和南亞等地區將成為新增裝機中非常有潛力的地區,對新能源有龐大需求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將是未來中國風電整機制造商出口和項目投資的重要落點。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經紀官戴嘉表示:“新能源項目本身周期長、投資規模大、涉及人員多、風險高,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將面臨更多的風險挑戰。中怡新能源團隊具有出色的境外服務能力和經驗,愿意為這些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動中國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相信在中怡的加盟助力下,風電行業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