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快散煤綜合治理。
我國很大一部分煤炭被粗放地散燒掉了,發電用煤占煤炭消費比重僅在50%左右。發電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徑,目前發達國家電煤比重多在80%以上,美國超過90%。今后一段時期,要加快散煤治理,大力推進天然氣、電力、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替代民用散煤,實施工業燃煤鍋爐和窯爐改造,大量壓減散煤利用,大幅度提高電煤比重,爭取到2020年達到55%以上。
第二,全面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
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自2014年啟動以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累計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4.5億千瓦、節能改造4.6億千瓦,對有效降低煤電機組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加大改造力度,力爭提前完成剩余3億千瓦的改造任務。其中,超低排放改造1.3億千瓦,節能改造1.7億千瓦。
第三,穩步發展現代煤化工。
近些年來,我們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重大示范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神華寧煤煤制油、包頭煤制烯烴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十三五”期間,要在節能環保、水源有保障的前提下,穩步推進示范工程建設,繼續強化技術創新,不斷擴大我國在煤炭加工轉化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優勢。
第四,擴大天然氣消費。
積極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降低天然氣綜合使用成本,穩步推進天然氣接收和儲運設施公平開放,在居民生活、交通運輸、工業生產等領域加快“以氣代煤”和“以氣代油”,同時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氣調峰電站。通過上述措施,力爭2020年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10%左右。
第五,持續推進油品質量升級。
今年,全國已經開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下一步,我們將抓緊制定發布車用汽柴油國六標準,力爭2019年全面實施。同時,推廣使用生物質燃料等清潔油品,提高石油消費清潔化水平。
當然,在做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的同時,當前更重要、更緊迫的任務是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2016年,按照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建一批的工作思路,淘汰落后煤電機組500萬千瓦,取消了1240萬千瓦不具備建設條件的煤電項目,暫緩核準了部分省區除民生熱電外的自用煤電項目。2016年實際投產煤電裝機4300萬千瓦,比2015年減少了1600萬千瓦。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把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作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有效推動火電行業健康發展。2017年爭取淘汰、停建、緩建煤電5000萬千瓦以上,其中淘汰落后機組500萬千瓦,停建違規項目3800萬千瓦,緩建700萬千瓦以上。
中國電力報:請問,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市場化手段解決“棄風棄光”難題?如何增強電力系統的協調性和高效性,促進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
努爾˙白克力:
近年來,我國風電、太陽能發展較快,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目前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我國局部地區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棄風棄光問題,成為制約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瓶頸。
為解決棄風棄光問題,近年來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加強規模、布局、通道銜接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和全額保障性收購機制,引導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推動可再生能源清潔供暖、風電制氫,探索就近消納新模式。實施“光伏領跑者”計劃,通過競價上網倒逼成本下降。開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改革試點,通過開展火電深度調峰交易、電儲能調峰交易、火電停機備用交易等市場化手段促進風電消納,收到了較好效果。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解決好棄風棄光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最根本、最主要的途徑,還是要做好能源系統的統籌優化。下一步,我們將主要采取以下三個方面措施。
第一,加快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建設。
“十三五”期間,要加快大型抽水蓄能電站、龍頭水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優質調峰電源建設,加大既有熱電聯產機組、燃煤發電機組調峰靈活性改造力度,積極發展儲能,改善電力系統調峰性能。預計五年將增加煤電調峰能力460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1700萬千瓦、天然氣調峰電站500萬千瓦,顯著提高電力系統調峰和消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
第二,調整優化發展布局。
“十三五”期間,將風電和太陽能開發重心從“三北”向中東部轉移,以分布式開發、就地消納為主,新增風電裝機中,中東部地區約占58%;新增太陽能裝機中,中東部地區約占56%。同時,有序推進電力通道建設,促進“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跨省區消納。
第三,推進電力系統運行模式變革。
深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落地,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及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建立健全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消納的價格和調度機制,逐步推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證書交易機制。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預計到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容量可達到7.2億千瓦,并網容量比重可達到36%,上網電量比重可達到27%。華東和南方等主要負荷中心消納風電、太陽能發電能力可達到35%左右,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努力把“三北”地區棄風率、棄光率控制在5%以內,其他地區基本做到不棄風、不棄光。
加強重點用能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奪取能源奔小康的新勝利
中國電力報:今年將如何做好基礎性、兜底性工作,讓能源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社會民生?
努爾˙白克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能源領域的民生服務保障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是指導我們奪取能源奔小康新勝利的基本遵循。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大力加強重點用能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清潔便利的用能方式,重點在三個方面取得實效。
第一,大力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
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大力提高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水平。目前,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編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0年)》,爭取盡快出臺實施。
第二,著力抓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和城市配電網建設。
今年,要重點完成8.5萬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實現平原地區150萬口機井通電全覆蓋,3.35萬個貧困村基本通動力電。特別是移民搬遷地區的生活用電和動力電要及時跟上,確保搬遷到哪里、電就通到哪里。同時,繼續推進光伏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第三,做好大氣污染防治有關工作。
今年,大氣污染防治12條重點輸電通道將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煤改電”“煤改氣”等替代工程也將向前推進。要通過增加重點地區清潔能源供應,壓減煤炭散燒規模,進一步改善當地的用能條件,讓人民群眾放心用能、舒心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