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太陽能作為當下倍受關注的清潔能源,是能源變革的兩股中堅力量。2007年剛剛加入協合新能源時,康大海就被風電新能源這個朝陽行業的前景所吸引。十年后,已經是協合新能源集團能源互聯網總監的他,內心更多了一份從業者的自豪感。“我們每多發一度電,就為藍天白云多貢獻了一份力量。而這也正應和了協合新能源公司最開始的口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新能源行業十年的從業經歷,讓康大海目睹了協合新能源公司從投資驅動到服務驅動的變化,也讓他看到了IT技術在這家公司發展中角色變遷的全過程:從業務支持,到專門為業務量身定制系統并支撐其快速擴張,再到驅動業務前進。

協合新能源集團能源互聯網總監 北京動力協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大海
一次偶然的獲獎,與微軟結緣
1997年,就讀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康大海,偶然參加了一次由微軟組織的MSSQL Server培訓活動,“培訓結束后,我還很幸運的抽到了一個獎”,康大海笑言,“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接觸到微軟的技術,并把自己的職業規劃鎖定在軟件開發方向”。
2000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康大海先是選擇了創業,圍繞微軟SQL Server、.Net等產品和技術,為客戶提供相應的企業信息化軟件和解決方案。在積累了豐富的軟件開發經驗后,2007年,康大海正式加入協合新能源公司,開始負責公司的IT信息化建設。

協合新能源集團位于內蒙古的風電場
“剛剛加入的時候,公司只是幾十人的規模,在IT的投入上也非常受限。到了2008年,風電行業迎來井噴式發展,協合新能源也進入到快速增長期,信息化需求隨之而來,公司的IT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康大海回憶道,“我們開始采用Hyper-V虛擬化技術打造自己的數據中心,可以說,協合新能源早期的技術環境,基本都是圍繞微軟相關產品搭建起來的”。
到了2011、2012年,新能源行業整體進入調整期,協合新能源集團內部也開始進行戰略調整,逐步從投資驅動型公司轉變為服務驅動型公司。“協合新能源對IT的定位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IT是一項工具、一種資源,需要滲透到公司的每一道流程。”基于這樣的認識,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這些新一代IT技術開始進入到康大海的視野內,他與微軟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密。
打破技術疆界,云+物聯網讓運維更智慧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IT技術的廣泛應用,應用新興互聯網技術提高風機運行的穩定性,提升風電場發電效益,成為了風電行業的新趨勢。這其中,預測性維修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風電運維服務正在向預測性的方向過渡”,康大海說,“有計劃性地維修保養可以延長資產壽命。而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加強設備監控,減少設備因故障停機,完成從‘故障運維’向‘預測性運維’轉變”。

基于微軟Azure IoT平臺遠程監控到的風電設備運行情況
“Power+”平臺就這樣應運而生。這是一個完全由康大海和他的團隊自主開發、搭建的平臺。“風電運維需要精細化的數據分析,如果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不夠,那么用于后續應用分析或者指導生產經營的時候,參考意義就降低了”。為了確保平臺的擴展性和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康大海嘗試借助第三方的產品來對平臺進行“補強”,效果卻都不盡如人意。“直到我們發現了微軟Azure IoT套件”,康大海說,“可以說,無論是對于‘Power+’平臺本身,還是對于我們整體的運維服務的提升,這一次跟微軟的合作都是里程碑性質的”。
作為國內首批采用Azure IoT套件的企業用戶,從去年7月開始,協合新能源僅用了三個月,就完成了原有系統到物聯網云平臺“Power+”的開發、對接、升級工作。“簡單來說,Azure IoT套件在后臺把所有跟物聯網有關的數據采集、流數據分析都聯通起來,幫助協合新能源開發面向行業的解決方案,我們甚至借助了Power BI來進行數據洞察的可視化呈現”。
借助微軟的物聯網解決方案,“Power+”平臺在數據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為后續的應用分析和生產經營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時也降低了電站的運維成本。不僅加強了公司在新能源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更提高了運營和服務電站的資產發電效益。而更讓康大海感到滿意的,是精力上的“解放”。“以前開發人員要把精力放在底層環境、基礎技術,開發和維護上。現在,微軟Azure云就能夠提供相應的PaaS服務,把我們的開發人員解放了出來,讓他們能夠專注于更有針對性的,能夠為生產力提供直接應用的開發上去,大幅提高了IT團隊的工作效率和貢獻價值“。

基于微軟Azure IoT平臺遠程監控到的風電設備運行情況
進入到2017年,康大海對于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方向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分布式能源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傳統的集中式能源相比,分布式能源不需要建設大電網進行遠距離高壓或超高壓輸送,布局更加靈活、電力分配更加有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輸、配電網升級換代所需的巨額投資。“但是,分布式能源的管理、監控和維護也更具挑戰,需要一個統一的平臺做自動化運維。而這也正是協合新能源的機會所在”。
面對這樣的機會,康大海對于與微軟的未來合作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們希望‘Power+’平臺能夠發展成為更加成型的云解決方案,服務于更多的新能源分布式電站,為他們的運維提供更高效的建議,幫助這些電廠提高他們的運維效率,逐步形成一個開放共享的新能源大數據平臺,讓更多同行企業與科研院所從中獲益。同時,協合新能源還將進一步結合微軟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實現更精準的預測性維護。”

位于黃土高原的光伏電站
深耕十年,康大海伴隨了協合新能源的成長,也見證了整個新能源行業在過去十年走過的軌跡。“十年前,大家對于新能源行業能夠帶來的影響,可能并沒有特別深的體會。十年后,如何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前取得一個更好的平衡,新能源行業成為了一個值得期待的可能性。可以說,這十年來,是技術的不斷發展,讓這個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的行業,變得更加有效率、有保障,也讓我們能夠從這個行業中,不斷地挖掘出新的價值、機遇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