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實現低碳和零碳能源,世界上有兩個國家在做不同示范,一是德國,因為種種原因,德國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路線,現在看來推進難度很大。還有一個是法國,法國的發電碳排放強度目前世界上最低,平均每千瓦時碳排放只有約17克,最接近“零碳”,其電力系統是以核電為基礎的。相較于其他路線,以核電為基礎的低碳發展道路成本最低、運行簡單,其到目前取得的成就也很顯然。
無論核電,還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不僅是技術和成本挑戰,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能源規劃中,由于系統優化比較差,造成大量棄風棄水棄光,甚至棄核,由于對市場把握不夠,惡性競爭非常激烈,以致于最終發揮不了實際作用。
在“十三五”期間,甚至更長時間,我國能源將進入低速增長期。中國的工業能耗有可能整體在“十三五”期間進入一個峰值,甚至可能會下降,電力也可能會這樣。“十三五”期間電力的消費增速可能要明顯低于原來預計的年增5%。煤炭可能已到消費峰值,曾經設想到48億噸,現在看40億噸難保,今年煤炭總量下降已不可逆轉,而且隨著各地能源結構的優化和城市化率進一步提高,高耗能產業的產量下降,煤炭整體的消費量可能已經達到峰值,至于是平臺性峰值還是下降性的峰值,在“十三五”有待觀察,我認為下降性的峰值比平臺性的峰值可能性更大。
實際上,近兩年來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大幅下降,而電力裝機能力今年反而加快擴張。需求在下降,建設速度還在提速,在這種情況下,“十三五”電力市場的盲目競爭會出現進一步惡化。這會使現在所謂的可再生能源處于非常不利的狀態。中國要想發展清潔能源,如果不進行系統規劃,特別是對需求和建設進行調整,到 “十三五”問題就會越積累越嚴重。
我認為應盡快根據能源需求的重大變化調整原來能源戰略的一些發展目標,特別是要根據新常態,調整能源發展總量目標,而且這個目標必須是動態的。為此建議:
第一,特別是近三年,要盡快停建、緩建火電。
第二,對現在十四大能源基地的規劃要盡快調整。不調整的話,很多西部省份就會出現類似山西的情況,大量建設煤基產業,以致最終經濟拉閘。
第三,要采取切實措施,調整電力調度方式,確保可再生能源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包括核電。
第四,重視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從目前情況看,應該給東部地區更多政策傾斜,以使整個能源和電力系統更加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