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是前進的唯一路徑——訪丹麥能源署署長貝墨通(Morten+Baek)
中國電力報:再過幾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就要召開了,相比上一屆(2009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那次峰會(COP15),您認為這6年各國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改變?
貝墨通:我想哥本哈根會議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對它的期待太高,而當時各國間的交流程度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去統一各國的想法。哥本哈根會議讓各國意識到,我們也許采用了錯誤的方法去達成國際協議。
對于COP21,目前各國間以及國際性的組織在氣候變化方面都進行了相當頻繁且有成效的會談和溝通,從世界整體層面上對保證能夠達成共識具有建設性的意義。但是,不管是6年前還是現在,無論是丹麥還是歐盟,都認為要想避免氣候變化對世界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必須要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當然我要承認,目前各國間溝通的方法方式要比哥本哈根會議那時更有建設性。
中國電力報:丹麥對即將到來的COP21會議進行了哪些準備?您對這次會議有什么期待?
貝墨通:丹麥是歐盟成員國之一,歐盟會作為代表參與大會進行談判和溝通,我們非常尊重歐盟在談判中的決定。歐盟已經非 常清晰表明了,我們希望通過國際協議和各國努力達成目標(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在2攝氏度以內)。
中國電力報:法國總統前不久訪華時,提出希望中國能夠和法國一起說服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到COP21里來,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貝墨通: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聲明。我認為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在改善氣候變化方面已經發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信號。例如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達成的協議,以及與法國總統奧朗德達成的協議。這些協議無論是從金融方面還是其他貢獻方面,都充分反映出中國在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所付出的努力。
但是我還認為,在考慮簽訂這些協議的同時,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才能達到這些目標。我們從6年前的哥本哈根會上學到的是:各國討論完成框架里的目標時,不僅要分清哪些是預想去做的,哪些是同意去做的,更重要的是行動起來。我們在與中國合作時發現,任何目標如果沒有合作,沒有彼此間的相互建議、相互學習,沒有示范,是很難達到的。在合作期間,我們很有自信地發現當初制定的目標要比想象中容易實現。取得這些成果并不是因為那些公式化的溝通,而是我們所說的“行動路徑”。我非常希望巴 黎的大會能夠圓滿成功,但是在會議之后,我認為我們所有人都必須要行動起來,共同合作,相互學習,因為我相信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彼此學習了。
中國電力報:近期英國大幅度削減可再生能源補貼,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貝墨通:我不會對其他國家的決定進行評論,但我可以從丹麥政府對待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角度說一說。
丹麥不會使可再生能源產業突然遭受“大風大浪”,既然可再生能源市場已經形成了,而通常能源投資又都是非常長期的投資(大約20年~50年),一旦市場變得不穩定,投資者就會感到懷疑和不確定。例如我是一個丹麥的風電投資者,突然有一天風電發展的政策發生了巨大變化,那我就會感覺到如果我再繼續投資丹麥的風電產業,就可能會遭遇失敗的風險,因為這是個具有風險性的市場。我們的部長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市場的穩定性,我們希望投資者們對該市場有信心。隨著技術等因素的改變,我們可能會改變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些政策,但我們不僅會讓市場知道我們的行動,還會告訴他們為什么這么做。
中國電力報:丹麥能源轉型是非常成功的,您認為在這過程有哪些事情是很重要的?
貝墨通:過去40年,丹麥大力加強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使整個丹麥的能源系統變得更為高效。我們設置目標,對政策進行協調,制定能源政策,有效改變了能源體系的基本架構。在這過程中,首先我們豐富能源資源的供應,例如通過分布式能源的推廣為小區供暖。到20世紀90年代,丹麥政府和議會決定暫停建設新的燃煤電廠,這也是丹麥推動去碳化的過程。
接著,我們通過上網電價和優惠的稅收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并在20世紀90年代末建立了電力市場。這是一項非常重大的舉措,因為它大大推動了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這樣不太穩定能源的市場競爭力。此外電力市場也鼓勵那些燃煤電廠能夠對自己的運營模式進行調整,壓縮產能,并且以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加以替代。
近幾年我們主要是去保證可再生能源的穩定性。丹麥可再生能源的穩定性高達94.9%,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和發電每年中斷的時間不到30分鐘,可靠性達到99.9%。我們認為在進一步推進能源轉型時,隨著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增加,穩定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此外,我們還會與周邊國家加強聯系,實現歐盟國家能源互惠互通,廣闊的能源市場可以降低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