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我覺得第一件事情,可能是我現在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要盡快的解決補貼資金的問題,確保整個行業現金流和資金鏈的健康,這個東西是關注整個行業生存的問題,可能現在風電的壓力還沒有光伏那么大,目前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方案,但是我們現在還在跟有關部門溝通。其次,我可能是想盡快的制定和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全行業保障和收購管理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光伏發電的限電和優先發電權的問題。第三、可能會根據《可再生能源法》對風電,按照省、區、市的范圍設定發展目標。此外,可能還要進一步的推動簡政放權,簡化風電項目的市場準入,同時采取信息化的手段,進一步提高補貼資金的發放實效,減輕大家的財務成本。但是,我覺得這里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可能還是要通過市場競爭,在“十三五”時期推動風電開發成本進一步大幅的下降。可能大家覺得有點奇怪,因為現在這個場合,可能最應該給大家鼓鼓氣,畢竟這么多年都是很好的朋友。還是應該給大家描繪一個美好的藍圖。但是,可能現在談的比較多的還是一個不確定性,這也確確實實是我在制定政策和編制規劃的過程中間,現在感覺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有一句話說的挺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座的可能都是看好這個行業的前景,并且愿意付出努力的人,但是達到我們的愿景,可能還需要大家勤練內功。這幾年我有個觀點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確切說是從去年到今年發生了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就是補貼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可以看一下,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可以在補貼的條件下把蛋糕持續、快速的做大,他一定會受到補貼資金的制約,最后比較規模會受限。如果真的最后風電發展的好了,風電在整個電力供應中間的比重達到20%到30%,甚至更高,一年的補貼需求將近六千到一萬億,這筆錢從哪兒來?這種補貼的方式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我們需要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創造一個更大的蛋糕,就必須不斷的通過技術進步來降低成本,使風電逐步減少對補貼的依賴,只有到了不需要不迭的時候,我們才會擺脫它的枷鎖,迎來新的蓬勃發展的契機。
所以,有一點可能得提醒一下大家,如果還是按照這個思路來制定政策,“十三五”時期風電市場的競爭會非常的激烈,而且最后不一定會有很多家的企業能夠剩下來。但是,我也相信,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整個行業蛋糕或者發展前景一定會非常光明,但是我們也會去推合適的稅收的政策,像化石能源這一塊,它也必須得把它的環境成本體現出來。這是兩件事情。甚至包括棄風限電和補貼資金也是兩件事情,棄風限電是一個政府需要去解決的問題,它體現的是一個政府責任。但是,補貼強度的不斷下降,應該是我們行業發展的共同的責任。
所以,關于下一步的產業發展,我可能還有下面幾個想法,也是在這里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第一、還是要敢于改革和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三中全會以來,改革已經沉淀我們各項重要的主旋律,特別是中央9號文件印發以后,電力體制改革進入加速階段,如果能貫徹,將來電力系統,特別是電力系統的運行管理方式將會發生重大變革。可以說風電能否實現持續快速的發展,風電的消納問題能否解決,已經成為我們實際工作中,是否能夠有效的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能夠有效的確保9號文件落地的重要標志。所以,我們的相關研究機構在研究配套政策的時候,包括地方政府開展一些試驗示范的時候,一定要敢于根據中央的部署大膽進行改革和創新,按照還原能源商品屬性的要求,不斷完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體系,各地政府的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也完全可以在各自的管理范圍內,大膽的開展相關的試點和示范工作,凡是符合改革方向,凡是有利于風電產業發展的試驗和示范,我們都會積極的予以支持。
第二、要更加的注重發揮地方政府及行業有關方面的主觀能動性。我大概從2013年開始,首要的工作就是簡政放權,目前可能除少數的大型的水電項目外,可再生能源的管理權限已經全部下放到地方主管部門。但是,我們要搞清楚,國務院要求的簡政放權到底是為什么?我覺得它還是需要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的去激發市場的活力。所以,我們覺得一方面要通過建立權利清單,加強行業發展的關鍵信息的統計、披露和管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有關技術機構的作用等制度和措施,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行業協會的責任和義務,并且對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的落實情況加強監督考核。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進一步的簡化各項流程,簡化審批,充分發揮各市場主體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