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風力發電網:2022年,北京和張家口將要聯合舉辦冬奧會的消息讓舉國上下為之歡慶,更加可喜的是,此次冬奧會讓風電與奧運的情緣得以延續,將低碳的奧運理念傳遍世界。面臨又一個奧運年的到來,在08奧運年成立的風電企業如今發展如何?對綠色能源又有哪些貢獻?為此東方風力發電網專門拜訪了山東瑞其能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其智,探秘瑞其能發展現狀。
2008年,正值奧運之年,山東瑞其能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瑞其能)正式成立。這家由德國、瑞士投資、中國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從成立之初就很好地發揮著德國人嚴謹、瑞士人精細和中國人智慧勤奮的優勢,其自主研發的永磁直驅風電機組享譽海內外,為中國和世界節能環保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山東瑞其能正在“用實際行動演示中國創造的威力”。
至真至簡 至精至遠
前不久山東瑞其能剛剛中標的華電48MW風機項目,是經過激烈市場爭奪之后,山東瑞其能憑借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和產品以及優良的商業解決方案贏得了該項目,風機的低切入風速、低額定風速、低運維費用和高利用率的特性成為瑞其能取得招標勝利的關鍵。
記者:最近山東瑞其能獲得了華電48MW的風電項目,眾所周知華電該項目要求是比較高的,瑞其能是怎樣拿下該項目的?
張總:這個招標要求幾近苛刻,不過我們最終中標了。招標中需要滿足一個額外要求就是,由于風場的面積所限,所以要求風機葉片不能太大,限定為2兆瓦/93米機型,業界都知道一個問題,風機葉片小了以后,把風機做到更高的年發電量很困難。
招標中,我們提出一套解決方案,獲得了招標專家的一致認可。雖然年平均風速不到6米,要求實現年可利用小時數大于2150小時,我們主要是做了風機創新研發。提高風機的發電效率,而不是單純的加大風機葉片,因為加大風機葉片,每平方公里安裝的風機臺數就會減少,偏離招標約束條件。
這次招標我們用的是2MW/93米葉片的風機,我們承諾的指標是,切入風速1.8米/秒,額定風速10.3米/秒,此數據經過國際權威機構GL認證確認,國外同行及國內廠家還沒有誰能夠做到這個水平,這兩項指標,經過文獻查證,是兩項世界第一。
從今年7月1日以后,國內沒有型式認證的機組一律不準參加投標,瑞其能2MW/93米葉片的風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獲得GL(2010版)型式認證的永磁直驅風機,華電招標看中的正是這一點,有第三方的權威認證結論,更加堅定了招標方的信心和選擇。
切入風速最低保證了風電機組開始發電的時間會最早,額定風速最低保證較低的風速就可以提前達到額定功率,這兩項疊加的結果是同期發電量最高。再加上我們擁有型式認證,所以華電看好我們也就不足為奇了。
記者:7月份,瑞其能作為唯一一家受邀參加了泰國可再生能源展的中國風電展商,之所以受到國外業界的青睞,據我所知好像也與風機的低風速性能有關,您能具體談一下這方面的技術嗎?
張總:我們的產品分布世界各地,有赤道地區、有沙漠地區、也有沿海地區,我們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按照國際最新標準進行研發設計。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風電發展的趨勢,國內較豐富的風資源區域,風電場開發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區域多是低風速區,如何更好地利用低風速區,提高發電量形成良好效益,目前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是目前絕大多數廠家都在走的一條路,那就是超限的加大風機葉片。但是這也帶來一系列不良后果,首先是同等平方公里面積的風電場地,他的裝機臺數將會減少,這對寶貴的風資源和國土資源無疑是一種浪費,也使風場業主同等土地面積獲利減少;第二個是風機的載荷主要是葉片形成,風機葉片增大,塔筒的尺寸和強度都要加大投資,風機基礎建設也必須相應加大,這樣就使風場業主投資加大,度電成本增加,收益減少。
另一條,是瑞其能選擇的提高風機效率的道路。我們開發推出的機型,特別重視用較小的葉片獲得更高的風功率輸出,以1.5MW/82M、2MW/93M機型為例,在年平均風速不到6米的條件下,可以做到年可利用小時數2300個小時以上。查詢國內外專利庫、成果庫,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廠家能生產出如此高效的風電機組。瑞其能較好的解決了風電業主的效益難題,使度電成本降低,風能利用率提高,獲得國內外用戶的好評。
想用戶所想、急用戶所急是瑞其能研發創新產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公司首先對比哪種技術路線更能夠為用戶創造最大效益,比較之后堅定選擇瑞其能創新研發的永磁直驅技術型式,此機型傳動鏈最為簡單,沒有中間機構,是風能轉換為電能的可靠高效方式。且不說齒輪箱的維護費用和潤滑油費用,單從齒輪箱的能效來說,齒輪箱損失的發電量,對風場業主來說就要失去部分利潤,增加相應的故障,進而拉低可利用率。所以瑞其能風機選擇的是為風場業主負責的永磁直驅型式。
記者:瑞其能在業界率先提出了“可靠、高效、節省”6字方針和快速判斷風機優劣的“三低一高”標準,他們具體指什么?瑞其能在設計研發方面有沒有遵循什么原則?
張總:這你問到點子上了。真正的專業人士都知道,在風場工況、風機功率、風機性能相同的情況下,哪一種機型的操控和結構越簡約,其蘊含的技術水平和技術含量就越高,給用戶創造的效益也就越高。我們不炒作諸如云計算、能源互聯網、大數據等等這樣的概念,我們推崇至真至簡的設計原則。
我們提出一種讓風場業主快速判斷風電機組優劣的方法,這個很重要。目前國內外有人把風電機組說的很深、很神秘,說什么他們的風機運用了互聯網技術,運用了云計算,具有人工智能,如何進行了優化等,唯獨不提用何種風機才能獲得最大效益這個最要害的話題,也不提用何種風機每平方公里國土面積才能獲得最大能量,把非專業人士說的頭都大了,還如何判斷風機優劣?致使業主不知道哪種風電機組才是最優的適合自己風場的產品。為此,瑞其能向業主推出一個立判風電機組優劣的“三低一高”標準,可使風機優劣立見高下,為用戶節省不少論證時間,防止用戶陷入云霧之中而影響正確判斷。具體說“三低”就是切入風速低、額定風速低、運維成本低,三低可讓風機供應商出具承諾的數據由用戶自己對比,在數據面前立分高下。“一高”就是可利用率高,讓供應商以數字標出,約定違約責任,也可馬上知曉。“三低一高”可以達到“可靠、高效、節省”六字的終極目標,用這六個字篩選風機,會帶來最高的發電量和最小的度電成本。
由外而內 峰回路轉
農村包圍城市,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實踐中總結出的一條中國特色道路,為最后奪取全國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戰略基礎。人們都說商場如戰場,身處風電發展大潮中的瑞其能,正在實施“先國外后國內”的戰略,難道身處國內競爭環境中的瑞其能不能取得屬于自己的一杯羹?
記者:張總您前面也談到了瑞其能的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的優勢,想必其在市場中具有超強的競爭力,您能談一下公司在市場上是怎樣布局的嗎?
張總:瑞其能起步較晚,我們始終抱著向行業兄弟廠商學習的態度,穩扎穩打,不追求規模等表象,只專注于尋求提高風電場效益的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為了瑞其能能夠做好自己的強項,我們的競爭策略是先國外后國內。不是國內市場不重要,而是因為國外的風電場業主,看重的是質量而不是價格,看重的是國際權威認證確認的關鍵指標,看重的是度電成本低、發電量高,能為業主帶來更好的效益。我們瑞其能正對他們的胃口,瑞其能雖不怕但不想在價格戰上糾纏,也不想為了銷售規模一時的短長放棄我們既定的目標客戶,所以我們暫時把發展重心放到國外。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使瑞其能更加注重在海外市場的布局,目前我們與哈薩克斯坦、泰國、伊朗等國家都有在談的項目。1.8米的切入風速,在國外客戶抱著懷疑的態度進行考察后,獲得了一致好評。這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瑞其能風電機組獲得這個切入風速,靠的是全新的電機設計,全新的整機設計,全新的變流策略設計,全新的控制策略設計等,當然我們也充分發揮了德國人的嚴謹、瑞士人的精細和中國人的智慧勤奮。
瑞其能在國內也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我想一段時間過后國內業主會把度電成本和投資回報率放到第一位,屆時我們瑞其能會將在國外已經形成的競爭優勢,擇機把重心移回國內。
中國創造 任重道遠
山東瑞其能成立之時,就把“讓用戶滿意,讓員工得意,讓社會受益”作為企業的文化基點。2008年,先是南方的雪災,接著就是四川的地震,無不牽動瑞其能的心,瑞其能都慷慨捐助,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瑞其能不僅僅以營利為目的,而且承擔著自己的社會責任,把自己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的聯系在一起。
記者:最近,我們了解到瑞其能建成山東省首個成功并網分布式風力發電項目,您是怎樣看待分布式風電項目的?
張總:分布式風電項目,是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國家電網提倡的清潔能源項目,意義重大。第一,分布式風電項目會讓既耗能又有風資源的單位和企業獲得廉價清潔的能源,直接降低了萬元GDP能耗,近一元左右的用戶電價,對風電項目來說就是暴利項目,一降一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很好。分布式風電項目每發一度電,產生收益1元左右,減除度電成本后,發多少度電就為用戶企業節省多少成本。
瑞其能北部沿海某工廠年用電量達到5000萬度,用了分布式風電以后,節約的成本達到4000多萬元。作為山東首個成功并網的分布式項目,實際上我們在2014年初就已經成功并網發電,機組運行到現在一直良好,用的就是我們的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這種機型還有利于穩定電網的末梢電壓,對電網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因為在供電末梢,電壓波動較大,功率也受限,而并入了分布式風電機組以后,對末梢供電線路能起到一定的穩定電壓的作用。今年,瑞其能承擔的中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兆瓦級非并網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是科技部對我公司該項目的充分肯定,可為我國該項目技術的發展,推動孤島智能微電網的應用,在國內外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
記者:目前超出質保期的風電機組越來越多,風電運維市場越來越大,請問瑞其能在這方面有何作為?
張總:你們眼光獨到,這里確實存在非常大的商機。瑞其能在這個市場會充分運用“可靠、高效、節省”風電機組的威力,使業主在不投入或少投入運維改造資金的情況下,就可獲得超出原來同期的收益。瑞其能會根據業主現狀,提出諸如“免費運維改造方案”、“零首付運維改造方案”、“終身免費運維方案”等模式,各種模式的核心是保障用戶比原有同期收益要高,且完全免費或是部分免費,目的是能為老的風電場業主充分發揮原有投資的潛力,獲得持續穩定比原來更高的收益,目前有多家國內外客戶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記者:瑞其能作為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整機商,關注社會動態承擔社會責任,瑞其能的永磁直驅發電機組對推動分布式風電項目的發展功不可沒,那您認為承擔起“中國創造”的重擔是企業文化重一點還是社會責任重一點?
張總:企業存在的基礎是得到用戶的肯定和滿意,我們瑞其能的文化基點是“讓用戶滿意,讓員工得意,讓社會受益”,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實現共贏是瑞其能不懈追求的目標。
由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國人就要敢于創造國外無法做到的技術,創造國外不能生產的裝備,要承擔這一重任我想還是社會責任更多一點。我們提出的判斷風電機組優劣的“三低一高”標準,獲得國內外業內廣泛認可。我們在與風場業主談判的時候,瑞其能提出在同一個風電場,相同的塔筒高度,相同的風機功率,相同的葉片直徑條件下,發電量高于任何品牌的風電機組,并且我們承諾如果等于或者小于其他品牌的風電機組,瑞其能可以退貨和賠償。這在國內外還沒有聽說有任何一個廠商能夠做出這樣的承諾,這就是我們瑞其能的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演示中國創造的威力。
后記
專訪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談到風電機組,談到永磁直驅發電機組,張總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其自身散發出的自信、睿智令我們深深折服,想必瑞其能取得如今良好的業界口碑,與張總自身的智慧是分不開的,我們也相信瑞其能能夠在其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走的更好更遠。
(文章根據專訪錄音整理,內容有所增減調序,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201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