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福山島為我國海疆最東面的住人島嶼,全島1個自然村,居民約300人。島上還駐扎著被稱為“東海第一哨”的海防部隊。
由于遠離舟山本島,一直以來,島上軍民主要依靠駐軍的柴油發電機供電,提供短時生活照明用電,用水則主要依靠從舟山本島運水和雨水收集凈化。
為解決島上軍民用電用水困難,2010年,國電浙江舟山海上風電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亞洲最大的孤島供電網——東福山島風光柴儲海水淡化獨立發供電系統,項目總裝機容量510kW,其中可再生能源310kW,分別為光伏100kW、風電210kW。當年10月,浙江華鷹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鷹風電”)中標了其中的小風機項目——在島上安裝7臺30kW風力機組。
克服挑戰 小風機成功運行
在此之前,國內還沒有小風機在海島惡劣環境下長期可靠運行的先例,所以,很多人質疑華鷹風電的小風機在東福山島上能否穩定運行。其實,雖然我們也憋足了勁,但這一次東福山島上的挑戰難度之大還是出乎我們的意料。
東福山島風大、風向亂、年均風速達6. 5m/s,時不時還有20m/s以上的風況。島上天氣變化莫測,剛剛還風和日麗,轉眼便狂風暴雨。另外,島上鹽霧嚴重,時常白茫茫一片,對風機的抗腐蝕性要求很高。更糟糕的是,東福山島地處東海前沿,往東12海里就是公海,每年都有2—3場臺風經過,且往往都處在臺風中心帶。
從2011年1月,風機機組上島安裝,我們國電舟山的工程人員一起完成了塔桿的安裝吊裝、風力機的吊裝、控制器逆變器的安裝調試,由于施工難度大、吊裝危險,加上條件惡劣,變化多端,華鷹風電在島上一呆就是一個月。歷時3個多月,吊裝難度最高的一臺,1#機組,利用抱桿成功完成吊裝,7臺風力機組全部完成吊裝。2011年4月中旬,7臺機組全部實現并網投運,風機發出的電能匯集到微網中并經升變壓后通過10kV線路向東福村和部隊輸送。
30kW機組采用被動變槳控制技術,風機在大風中運行十分可靠,功率輸出穩定,整個東福山島風光柴儲項目的現場人員都親眼目睹的見識到了變槳距風機優越的抗大風性能?,F場有人評價:“要是換做定槳距風機,在20m/s以上風速下開機運行,后果不堪設想。”
系統調試 解決新問題
然而,隨著試運行的進行和微網系統的聯調,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了……
首先,風機的停機性能不可靠。由于受微網智能控制策略調度,風機的啟停自動服從整個微網狀態動作指令,即便是在20m/s的風速下,要關機就得關機,要開機就得開機。有時,一臺風機一天內就要開關機十幾次,而原先負角停機的設置無法使風機完全停下,甚至出現了風輪反轉,卸荷電阻投入后電能出現反送,機械剎車效果也差強人意。
風機散熱也出現了問題,為了防止海島鹽霧侵蝕,風機的密封做的很好,而島上持續的大風使發電機長時間高轉速運行,原本設計的通風通道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機艙內散熱不夠快,電機溫度升高,長期運行將會影響電機的發電性能和壽命。
另外,由于主軸與電機軸采用硬性連接,風輪軸跳動無法等到補償,風機運行噪音很大。在接下來幾個月的調試過程中,華鷹風電組織人員對機組進行了技術改進,將停機方式改成了兆瓦級風機使用的順槳90°停機,在機艙上增加了散熱窗口以加快空氣對流速度,將聯軸器改為了十字萬向聯軸器。此次改進,保證了風機的長期可靠穩定運行。盡管我們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這樣做很值得。